台積電、聯發科、華碩、友達竟統統看壞?一文看懂外資掀起科技龍頭降評潮的虛實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1 年 07 月 11 日 9:00 | 分類 國際貿易 , 理財 , 證券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台積電、聯發科、華碩、友達竟統統看壞?一文看懂外資掀起科技龍頭降評潮的虛實


4 月底開始,多家外資在台灣資本市場掀起「科技股降評潮」。從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封測龍頭日月光到 IC 設計一哥聯發科,PC 大廠華碩、面板大廠友達股價,全都進入外資暴風圈。

2021年是台灣科技業有史以來景氣最好一年,龍頭公司營收多半創歷史新高。廠商的煩惱不是訂單太少而是訂單太多,缺貨、缺產能對供應鏈帶來的衝擊,至今未解,科技業的景氣就像7月豔陽天。

但外資法人卻突然大幅下修對台灣高科技公司的目標價,如匯豐證券4月28日報告,給聯發科1,550元的目標價和買進評等,到6月21日,卻突然將聯發科降評為持有,目標價降為800元,降幅幾乎達五成。

漲多就是利空 ,法人先出貨,重新檢視風險

這些報告點名的公司,多有超過十位分析師持續追蹤公司表現;今年以來,也只有極少數報告看壞台灣科技業前景。這點從所有分析師的平均目標價仍居高不下就可看出。

只不過,股價漲多就是最大利空,檢視外資報告列舉的看壞理由,確實是在台灣科技股登峰之際,重新檢視投資風險的方法之一,也有助釐清各科技次產業未來營運動能的強弱。

要尋找問題的答案,應先分析看空台積電和聯電的這兩篇報告,半導體是科技產業發展的領先指標,影響遍及手機、PC、車用等不同領域。

6月18日,摩根士丹利突然發報告,長達83頁,開頭就語出驚人,「我們認為這檔股票未來12~18個月將變成死錢(Dead money)」。明明6月10日摩根士丹利報告給予台積電655元目標價,以及加碼評等;8天後卻大降目標價至580元,並降評為持有。

摩根士丹利調降台積電評等的報告列出4大疑問:第一,台積電的晶圓代工龍頭地位,是否能持續帶來高毛利?第二,台積電成長是否能持續超越整個半導體產業?第三,2022年是否會出現半導體需求大幅修正?第四,台積電股價未來3~5年會翻倍還是持平?

▲ 台積電等公司晶圓產能缺貨狀況,仍將再持續一年。(Source:台積電

摩根士丹利質疑台積電未來幾年毛利率將降至五成以下,低於外資圈普遍預測52%。更重要的是,報告指出,2022年邏輯半導體需求將開始陷入衰退,「最新的PC庫存資料,讓我們擔心晶圓代工廠的PC客戶明年是否會減少下單;」報告預期「2022年對手機、PC,甚至雲端運算,都會是艱苦的一年。」

由於預估獲利下降,因此將台積電每股盈餘調降7%,並認為台積電2020~2023年每股盈餘成長率高達15%,但2024~2032年成長率將放緩至9.5%,因成長放緩,將台積電的本益比由目前市場26倍大幅下調至19倍。

外資聯博(Bernstein)大幅下調聯電股價預期和評等,也同樣是因為看壞聯電明年和後年的表現。

買台積電變死錢?半導體需求,仍然暢旺

報告看好聯電今年表現,「今年下半年缺貨仍會持續,聯電會因為調漲價格交出亮眼的成績單」,但由於聯電是成熟製程的供應者,中芯、華虹等中國晶圓廠正在大幅擴產,「供需遲早會達到平衡」,聯電現在利用漲價增加獲利能力,但如果產能利用率下滑,對聯電倚賴的成熟製程業務就會造成重創。但報告承認,即使最差狀況,聯電產能利用率頂多掉到90%上下,遠高於2008年七成水準。

報告指出,最大的不確定因素在於,何時因疫情造成的科技產品需求會回到正常水位,「我們沒有水晶球,無法知道今年第四季旺季,消費者會選擇把錢拿去買電腦實體產品,還是花錢看場電影。」

但其實半導體需求恐怕目前看來風險相當小,因即使解封,消費者不再買PC,但仍可能要搭電動車出門,現在電動車等新應用對半導體需求大增,目前並未看到明顯修正跡象,就連美國政府都預期,晶片缺貨潮要到2022年後才會緩解。

聯發科業績轉壞?5G晶片出貨,法人不同調

至於聯發科,匯豐證券分析師大幅調降目標價的理由,是因中國5G手機需求減弱,加上高通調整供應鏈,加強競爭力道,因此下調聯發科今年5G晶片出貨量27%,認為聯發科今年5G晶片出貨量約1億6,000萬套,較市場共識1億8,000萬套低,而5G手機占營收比率,從原本估計77%修正為68%。

但研究機構國際數據資訊公司IDC對手機需求仍相當樂觀。5月報告IDC認為今年全球對手機的需求受5G升級潮影響,銷售量將創十年新高,明年市場規模仍會較今年小幅成長。而螢幕驅動IC產業,受益於面板尺寸持續放大,以及高階新技術推出,受影響幅度也會較小。

其實問題核心仍在需求,如果明年手機、PC等消費性電子產品需求仍居高不下,這些擔心都是多餘,但如果快速下滑,情況就完全不同。

此外,面板大廠友達也面臨這疑慮。摩根大通調降友達評等的報告,預期友達今年第二、三季都會交出超出市場預期的成績單,但報告預期從第四季開始,面板價格將開始往下,將壓縮友達毛利率。

循同樣邏輯,外資評價華碩時,也會擔心過去2年PC銷售創下難得一見的大成長,當大部分人過去幾年都買了電腦,PC產業還是否能成長?

目前PC、面板的狀況較值得注意。據集邦科技的預估,2021年PC出貨量可望刷新紀錄,達2.37億台;然而2022年始,年出貨量就呈現衰退,之後數年成長率也頂多剩個位數。

集邦科技分析師沈宏鍵預估,這兩年熱賣的Chromebook,2020年成長率約87%,達3,177萬台;2021年也將預估成長約48%至4,687萬台;但解封後遠距教育需求不再急迫,2022年將會呈現雙位數衰退。

PC、面板前景有烏雲?今年創新高,恐進入高原期

集邦科技也預估,2021年PC出貨量可望刷新紀錄,達2.37億台;但2022年全球筆電將會降至2.22億台,此後每年都將低於2億台。意思是,今年將是PC最高峰。目前PC廠仍按計畫備料到2022年6月,「但只是為了達到安全庫存目的,庫存是兩季量。」一位PC品牌採購主管指出。

市場研究機構Omdia資深研究總監謝勤益先前接受採訪時也預期,最快第四季面板需求就會反轉,但他並未大幅下調明年面板市場的規模,他認為,2022年OLED、Mini LED等新技術將主導市場發展。

採訪時,一位基金操盤手剖析,如果從基本面看,晶片缺貨仍未解決,618檔期中國手機仍賣得不錯,馬來西亞再次無限期封城,再次衝擊電子供應鏈,貨櫃缺櫃問題尚未解決。她分析,只是這些因素都持續太久,「基本面無聊,加上非科技類股表現太好。」才讓最近台股科技股占整體交易量的比重降到歷史低點。

短期,由於科技股占台股交易量比重創新低,當資金從航運股撤出,勢必有部分資金回流科技股。但長線投資者更應該關心的是,下半年是否真能順利解封?如果解封,歐美消費者會更依賴數位產品,還是寧願把錢拿去買啤酒、看電影?這將決定台灣電子業接下來的發展方向。

(本文由 財訊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聯發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