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掀大辭職潮,企業留才關鍵是解決員工職業倦怠和低薪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2 年 01 月 16 日 10:00 | 分類 人力資源 , 公司治理 , 職場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歐美掀大辭職潮,企業留才關鍵是解決員工職業倦怠和低薪


低薪、職業倦怠、疫情嚴峻等,都成為歐美掀起大辭職潮的主因。隨著 2021 年美國 11 月勞工出走人數創新高,企業又該如何留住人才?

根據美國勞工部公布職位空缺及勞動力調查(JOLTS)指出,2021年11月,美國就有超過450萬人主動遞出辭呈,離開現有工作崗位。

這個數據,不僅遠遠超過疫情前約350萬人辭職,更打破2021年4月美國「單月勞工辭職人數」的最高點約400萬人辭職的紀錄,又以住宿、食品服務業、旅宿業,以及健康照護等產業的請辭人數最明顯。

不只美國單月勞工辭職人數屢創新高,歐洲等多國掀起大辭職潮(The Great Resignation),也再度突顯勞動市場低薪、工時長等結構化問題,以及企業和雇主難以留住員工的窘境。

▲ 2021年11月,美國就有超過450萬人主動遞出辭呈,離開現有工作崗位。(Source:Unsplash

辭職只是一半故事!通膨和疫情加擊,讓就業環境不穩定

「公司需要改變他們對員工的看法,才能在疫後的人才爭奪戰中勝出!」《半島電視台》(Al Jazeera)引述貝恩策略顧問公司(Bain & Company)針對全球10個國家、2萬名勞工(美國、德國、法國、義大利、日本等)的最新工作調查說道。

但報導中也指出,全球掀起的大辭職潮,也勢必讓未來的工作型態更具人性化。

自新冠疫情爆發,許多歐美企業在遠端工作後,員工開始發現自己的工時變長、工作量變重等。這些新的負荷,不僅讓嚴重的職業倦怠感(burnout)毫無預警地侵蝕上班族的心理健康,也讓他們思考改變人生的優先順序,或是尋求更好的薪水。

《衛報》提及,雖然大多數經濟學家會說,辭職通常有積極樂觀的意義,並有助於勞動市場的流動。但也提醒,勞工紛紛辭職只是故事的一半,大辭職潮背後的真相,還隱藏許多危機。

不僅原先政府提供民眾的紓困政策進入2022年後將結束,且全球通貨膨脹迫在眉睫,再加上全球多國遭到Omicron變異株肆虐等諸多因素,都讓許多勞工面臨不確定的經濟與就業環境。

▲ 對工作產生倦怠嗎?你不孤單,這也成為歐美職場掀起大離職潮的主因。(Source:Unsplash

為什麼年輕員工,成為大辭職潮下出走的最大族群?

更值得注意的是,非營利媒體《對話》(The Conversation)引述美國人力資源公司ADP的最新數據顯示,美國大辭職潮的高流動率,集中16~24歲年輕族群,流動率幾乎是全美平均值3倍。

貝恩策略顧問公司的最新調查,也發現類似現象。

年輕一代,尤其身處經濟發達國家,承受的心理壓力愈來愈大,這些壓力也進一步蔓延到工作。調查指出,年輕員工傾向愈來愈注重工作和生活平衡。

波士頓大學商學院學者扎戈爾斯基(Jay L. Zagorsky)分析,年輕世代高流動率並不奇怪,因疫情限制,取消許多下班後社交、公司聚會等。對剛踏出社會的年輕員工來說,這類型活動對培養公司歸屬感和忠誠度很重要。隨著聚會取消,也讓員工和公司連結愈來愈少。

如何留下員工?
重塑工作動機、組織歸屬感、注重心理健康

不只年輕員工注重工作生活的平衡,調查也發現,員工的工作動機發生了很大變化。

雖然有56%受訪者表示,薪資是三大優先事項之一,但只有22%將優渥薪水和福利列為工作最重要的事。員工更在意工作符不符合期望與目標,不想再為了薪水,朝九晚五從事與期望相悖的工作。

於是貝恩策略顧問公司建議,企業不僅需要提升員工對公司的歸屬感,並積極打造有不同發展機會的工作環境之外,也必須改變看待員工的方式。企業難以再採取制式化管理制度,企業需要提供員工學習、培訓等計畫,轉而支持培養個人能力,創造更符合員工想像的工作生活。

這點和提出「大離職潮」的美國德州農工大學管理學副教授克洛茲(Anthony Klotz)看法不約而同。他認為「祭出優渥條件、人性化管理,可能是今年員工工作滿意度和留任率的關鍵」,其中包括尊重員工意見、人性化的工作場所,並祭出更好的待遇和福利,像是加薪、延長育嬰假等。

此外,不管是工作引發的職業倦怠,或是疫情之下人們承受龐大的心理壓力,都讓大家更加關注自身的心理健康。一項調查就發現,有80%員工考慮辭掉目前工作,轉而從事更注重員工心理健康的行業。

面對全球大離職潮,企業勢必改變,才能通過「疫後留才」的考驗。

(本文由 遠見雜誌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shutterstock)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