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後又一個產業復甦,紡織股春燕歸來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2 年 08 月 11 日 7:45 | 分類 科技生活 , 證券 , 財經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疫情後又一個產業復甦,紡織股春燕歸來


隨著疫情逐漸趨緩,復甦從年初的航空、觀光、旅遊、飯店業之外, 如今又有一個明顯復甦的產業──紡織業。

食衣住行育樂是人類基本需求,從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Abraham Maslow)在 1943 年提出的需求層次理論(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人類的需求是大略上分為幾個層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歸屬需求、社交需求、總種需求、自我實現。

當金融海嘯來臨時,收入銳減情況下,大部分人會將消費行為回到最底層的生存需求,而復甦成長的產業也脫離不了基本需求(食衣住行育樂),回顧已經充分反映在金融市場的航空(行)、旅遊觀光飯店(樂)、餐廳與食物零售(食),筆者觀察紡織股的營收成長來看已經慢慢從谷底翻揚,將逐漸復甦,成為經濟成長的柴火。

塞港逐漸恢復正常,紡織業供貨恢復正常

由下圖可以看到許多紡織成衣廠營收逐漸恢復過去水準,加上去年海運塞港一櫃難求,需求遞延,讓今年的需求除了原本要未交訂單補足去年需求外,營收數字大幅度的拉升,仔細研究後,筆者更進一步發現美國市場在許多成衣廠的第一季財報中成長幅度勇冠其他市場,這也進一步證實美國經濟雖被通膨重擊,但是民生類的需求也正在復甦。

美國市場在全球低迷中率先破冰,加上中美貿易戰之下,許多原本以低價競爭的中國廠商無法進入美國市場競爭,台灣廠商受惠於此,繳出了漂亮的成績單,更進一步的來說,在競爭市場內若原本大陸用低價傾銷的商品,在這波貿易戰中,也有機會讓台灣廠商受惠。

東南亞設廠分散台灣缺工製造壓力

從整個紡織的產業鏈來看上中下游, 上游的石化業, 中游人造纖維/天然纖維與化學助劑,到下游的染整與成衣, 台灣有完整的上中下游產業鏈,從台塑集團的石化產業到成衣大廠的代工與品牌出海口,在這一波經濟活動復甦下, 紡織產業迎來春燕, 尤其台灣許多廠商都已經在東南亞(越南,印尼等國家)建立了生產基地, 這也分散讓目前正因疫情之下勞動力短缺的台灣工廠的交貨與製造壓力。

(Source:網頁截圖)

碳中和環保意識抬頭,紡織聚酯需求爆發

隨著全球環保意識抬頭,許多科技大廠紛紛要求供應商必須使用一定比重的環保材質來生產產品,例如:蘋果承諾在2030年實現供應鏈與產品必須要100%的達到碳中和目標,而實行計畫以每年逐步提高環保材質比重並非一蹴可幾,尤其以聚酯環保纖維大廠力麗已經率先供應給Apple Watch錶帶與HomePod 3D網布等產品線,成為蘋果在碳中和領域中的重要夥伴。蘋果更於去年要求台積電簽下再生能源交易案,由此可知,碳中和與綠能收購,甚至最新流行的碳權交易,可能有機會在往後成為主流。

而這個效應並非只在單一的品牌上面發酵,Google、Amazon、Microsoft等大廠也相繼響應碳中和, 筆者觀察在品牌大廠帶動下,非常容易形成市場主流,因為品牌大廠手握全球訂單需求,也會主導未來產品,在紡織產業中能夠與科技大廠高度結合應用的應屬於環保材質上游紡織用聚酯,隨著近期半年報逐漸公告下,許多紡織聚酯廠都開出好的成績,紡織廠宜進旗下的紡織聚酯廠宏州甚至交出上半年EPS0.85的好成績。台塑集團下的南亞第一季財報中聚酯部門營收成長也高達50%以上,這些財報上的數字已經透露出全球在環保意識抬頭下,上游紡織廠原本是屬於低毛利生意因碳中和的環保政策,環保回收紡織聚酯成為新寵兒。

筆者觀察財報,這次的紡織股回溫,除了因疫情後的報復性消費外,更多的是民生必需品在高通膨與經濟衰退下仍有穩定的需求, 而紡織廠在台灣有完整供應鏈,尤其在新的環保碳中和概念下,原本上游相對弱勢,卻也因紡織聚酯走出另一片藍海市場。

(首圖來源:pixabay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