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綠色革命,鴻海端出哪些減碳策略讓地球從零出發?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2 年 10 月 17 日 9:01 | 分類 Apple , 公司治理 , 汽車科技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看見綠色革命,鴻海端出哪些減碳策略讓地球從零出發?


永續發展觀念近年更加普及各國政府及企業,淨零碳排不再是紙上談兵,已經全面衝擊各產業,許多國際知名大廠也訂定出自己的計畫;尤其是消費性電子大廠蘋果(Apple),更是積極推動淨零目標。

眾所皆知,蘋果訂定 2030 年實現碳中和的目標,同時也會在每年世界地球日前(4 月 22 日),發表過去一年淨零碳排進度。值得一提的是,蘋果不僅自身積極推動淨零碳排,也要求合作供應廠商必須一同加入;在今年 4 月公布的資料顯示,蘋果已有逾 200 家供應商承諾將會轉為「僅使用潔淨能源」,且預計將使用近 1,600 萬瓩的清潔能源電力。

從蘋果態度可以看出,「淨零排放」不再被視作環保議題與道德行動,而是已經深入企業經營管理之中。而在蘋果供應鏈中扮演關鍵角色、同時也是全球最大科技製造服務商的鴻海,更是積極搶搭這波綠色浪潮;一方面是為了開拓新商機、實現永續營運,另一方面更是要構築「綠色門檻」,增加自身的競爭優勢。

開源、節能並行,鴻海力拚 2050 年淨零

因應全球氣候變遷影響,鴻海於 2020 年 11 月提出 2050 年價值鏈淨零排放目標,並於 2021 年 1 月向科學基礎目標倡議組織(SBTi)提交符合 1.5℃ 溫升路徑之減排承諾書。

鴻海環保長洪榮聰接受《科技新報》專訪時指出,鴻海淨零步驟分為短、中、長期,2050 年淨零排放是最終目標,而在這前提下,鴻海制定了以 2020 年為基準,每年平均降低 4.2% 碳排的計畫。短期(2025)年要減少 21%,而若以十年為中期計畫的話,預計 2030 年要減少 42%,2035 年則是要降低 63%。

▲ 鴻海為淨零排碳擬定短、中、長期目標。(Source:鴻海 ESG 報告書)

不過,要實現減碳目標並不是件容易的事,鴻海究竟有何策略?對此,洪榮聰透露,簡單來說就是「開源、節能」。

首先是節能,鴻海在這方面共有六大重點工作規範,分別是遵循政策法規、技能提升、綠色體系推動、能源管理認證推動、節能診斷及實施節能工程,節能技術改造項目有製程的節能改善、空調 /照明改善及其他改善。

舉例來說,鴻海會針對自身廠區、辦公大樓等實施技術改進、設備改造及汰舊換新、建設再生能源發電設施等;或是進行工業節能診斷,針對主要製程、重點用能系統、關鍵技術裝備等的節能診斷,並推動技術諮詢與技術改造提升。藉此減少能源浪費、提高能效水準,以達到減碳目標及降本增效。

洪榮聰表示,節能的第一步會檢視所有設施一遍,例如照明設備、空調機組、制冷制熱設備等。再來是針對可以改進的地方升級,像改用伺服馬達、空調主機換成磁懸浮機型等。

「總之,我們節能會從公共區域一步一步地往產線收攏,冷氣、空壓都是耗能特別大的部分,會先抓這些「大頭」。」洪榮聰說。

▲ 未落實節能,鴻海會針對耗能較大的設備先行改善。(Source:鴻海 ESG 報告書)

此外,鴻海也會針對內部員工展開專業技術培訓,包括崗位技能提升培訓、新型學徒制培訓等,藉此提升內部員工對氣候變遷的認知,培養節能減碳專業人才。

而每年年初,鴻海也會擬定該年度節能目標,並傳達至各事業群,實行獎勵的措施,促進各次集團、各事業群進行節能技術提升。鴻海也嚴格執行節能稽查,節能減碳功能單位每年會定期稽核與審查各項專案的能源使用情形是否達成節能減碳的目標。

至於開源,其實就是尋找綠色能源。洪榮聰說,製造產業的主要碳排來自於用電能耗,所以基本上只要能用到零碳的電力(也就是綠能),就能更順利的達到零碳目標。

所以,鴻海積極尋找綠色能源,像是透過自建、收購方式增加屋頂式與地面式太陽能電站裝置容量,以及直接購買其他清潔能源。例如,鴻海在今年宣布與森崴能源子公司富威電力,共同簽訂綠電採購合作備忘錄。另外,鴻海台灣廠區規劃今年將採購約 236 萬度(kWh)綠電,並逐年增加採購量,預期至2030 年累積達約 7,000 萬度(kWh)綠電,相當於減少約 35,140 公噸的二氧化碳當量排放量。

▲ 鴻海與森崴能源子公司富威電力簽署合作備忘錄。(Source:鴻海

獨減也要眾減,鴻海協同供應商打造零碳供應鏈

不僅如此,鴻海除了自身致力減碳外,更要協助供應鏈夥伴一起達標。鴻海針對供應商制定了三階段的節能減碳策略,分別是碳盤查、碳減量,以及最終的碳中和。透過碳盤查工作、推動進行 ISO 14064-1 查證、與協力廠商合作供應鏈使用再生能源,希望能藉此與終端客戶共創零碳供應鏈。

洪榮聰指出,鴻海有專門小組訓練、輔導供應商;供應鏈夥伴若是相關知識不足,鴻海會透過課程加以補足、強化。下一步就是到供應商夥伴廠區檢視系統、設備是否有改進空間:有的話就會開始計算減碳投資預算,檢視投入成本跟產出成本是否划算。

▲ 鴻海不定期舉辦供應商大會,推行供應鏈綠色管理。(Source:鴻海

「減碳也要建立在務實上,不能讓供應商夥伴增加太多營運成本」,洪榮聰強調。

當然,鴻海也會為供應商夥伴訂定減碳目標,進行績效考核,並依據考核結果給予「胡蘿蔔」或是「棒子」。

洪榮聰解釋,提供足夠的誘因會讓供應商夥伴更有意願減碳。例如,減碳成績好的供應商可能會獲得多一點訂單,用這種方式來鼓勵;相反的,若是減碳成績差的供應商,可能就會因此少掉一些訂單。

事實上,鴻海在今年 5 月公布的 ESG 長程目標中,其中一點便提到,每年評選電子類關鍵供應商,若推動 CSR 工作績差者,年採購總數量或總金額可減少 2-5%。

洪榮聰透露,今年鴻海已挑選 10 家供應商進行示範性計畫,協助建置系統,收集供應商資料並分析改進;也會從中挑選幾家成果較好的業者,公布在明年的 ESG 報告書中,以此鼓勵,也希望藉此吸引更多供應鏈夥伴一同加入減碳行動。

落實零碳,不僅為永續營運更要建立綠色障礙

洪榮聰表示,節能減碳長久以來已變成企業的門檻。以鴻海來說,會要求對自身供應商也要實施減碳,供應商做得好做的壞,訂單就會有差別。同樣地,品牌端客戶也會要求鴻海要落實排碳,如果鴻海能做到,同時又做得好,就會成為鴻海獨特的競爭優勢。

在積極推動之下,鴻海減碳成果包括:2021 年鴻海節能目標值為 5%,而實際節能率為 5.56%;展開 1,587 項節能改造項目,投入新台幣 17.50 億元,項目涵蓋製程節能改造、空調 / 空壓 / 照明改善與其他改善項目,總計減碳 320,925tCO2e,節能效益高達近新台幣 13 億元等。

「鴻海藉此構築一道綠色障礙,不然大家會說,組裝產業就是這麼「Low」,誰都可以做。」洪榮聰開玩笑地說。

當然,除了建立綠色障礙外,鴻海也趁勢搶攻低碳商機。洪榮聰舉例,就像西部淘金時代,不一定每個人都挖的到黃金,但每個人都要買鐵鎚。如今在減碳趨勢下,產業都要發展綠能;鴻海察覺到了新的商機、立足點來增加新時代的競爭力,創造新產品、新機會,以實現永續營運。

「就好比西部淘金時代,鐵鎚店賣鐵鎚讓人淘金;那在綠能時代鴻海就發展電動車、電池、儲能設備等,讓產業更容易實現節能減碳。」洪榮聰說。

▲ 鴻海積極發展電動車。(Source:鴻海

總之,淨零減排已成趨勢,鴻海也積極乘上這波綠色風潮,從過往消費性電子、雲端網路、電腦終端及元件與其他產品等領域,轉向 3+3 產業發展。如此積極轉型,鴻海不僅是要實現永續營運,也趁勢建立「綠色門檻」,強化自身競爭力,打造新型態的「日不落帝國」。

(圖片來源:鴻海)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