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開油元大逃殺,看懂投資新風向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5 年 12 月 27 日 0:00 | 分類 能源科技 , 財經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避開油元大逃殺,看懂投資新風向


國際原油價格直直落,12 月 14 日摜破了 2008 年以來的低點。4 張骨牌搖搖欲墜:商品價格崩盤、能源企業破產、高收益債屠殺、主要股市跌破年線。當下,經濟消長、產業洗牌、資金暴走,金融市場正面對劇烈的「氣候變遷」,機會與風險並存,低油價的完美風暴全面來襲!

12 月 11 日,IEA(國際能源總署)預期,石油供需失衡的情況到明年底也不會改善,每桶已經跌破 40 美元的油價,再度重挫,布蘭特原油來到一桶 37.93 美元,紐約輕原油則收在 35.62 美元,創下 2008 年底以來新低。當時因為金融風暴,布蘭特原油曾經殺到每桶 36.61 美元,隨即在 2011 年反彈到每桶 100 美元之上,2014 年中也還維持在百美元之上,一年半以來已經大跌了六成多。

尤其是最近一個月來,油市利空不斷,先是 12 月 4 日 OPEC(石油輸出國組織)產能協商破局,元大標普高盛原油 ER 指數股票型期貨信託基金經理人曾士育解釋,原本市場預期的每日 3,150 萬桶生產上限沒有調高,並不令人意外,但是 OPEC 竟然不再設產能上限,不約束會員國的產量,這就超乎大家的預期了,使得布蘭特原油應聲跌破 40 美元。

 

起源  頁岩氣革命
OPEC 瓦解  殺價不手軟

OPEC 開會前,本來市場還有一絲希望,油國能夠「團結」一下,畢竟被經濟制裁的伊朗,2016 年 1 月才要開始供油,未來產量要漸漸出來,供給過剩就更嚴重了,然而,以目前 OPEC 產量只佔全球需求量三成,對於油價早就沒有約束力,大家為了自己的荷包,殺價搶市佔率才是上策,這個動作,早在 2014 年中,最大出口國沙烏地阿拉伯就開始執行,導致油價跌破每桶 100 美元,從此告別高油價。

沙烏地阿拉伯殺價搶市的動作,明顯針對美國頁岩油業者而來,2009 年起,美國開採頁岩氣的技術大突破,從地底下 3,000 到 1 萬公尺取出源源不絕的天然氣,沒想到副產品緻密油(Tight Oil)的品質太好,尤其裡面的凝析油(Condensate Gasoline)具有高經濟價值,1 桶相當於 1.6 桶的原油價值,美國政府在 2014 年底,批准凝析油可以外銷,原本,對油價有掌控力的 OPEC,因為美國加入供給,已經被人看破手腳了。

隸邁產業顧問公司總經理何耀仁講得直接,「OPEC 已經 50、60 歲了,沒有作用就可以廢掉了」,為首的沙烏地阿拉伯已經很清楚,當減產協議沒有約束力,「減產只是把市場減給別人」。美國的頁岩氣革命,是人類用石油 70、80 年以來,第一次碰到的技術大進步,更打破了「石油存量有限,將在幾十年內消耗完」的神話,當原油從存量有限,變成供應量源源不絕時,OPEC 的寡頭壟斷就走向瓦解之路。打個比方,當同業從夥伴朋友變成對手敵人時,知己知彼,殺價絕對不會手軟。

不管是地緣政治風險,包括俄羅斯在經濟制裁的威脅下,還強勢轟炸敘利亞;或者是伊朗(過去是僅次於沙烏地阿拉伯的第二大出口國)急於重返市場,都是檯面上的政治陰謀論,講到實質,就是一個「錢」字,產油國家沒有錢是萬萬不能。

沒有錢,產油國家將財政困難,政府發不出薪水,國際債務無法償還,甚至於人民暴動,更不要說國際上的金融戰,光是匯率貶值、物價上漲、國家債信被降評等、資金外流,就足以讓油國頭疼,這時候,低價也不得不賣油,更何況背後還有美國頁岩氣業者的追殺,企業可以破產、適者生存,但國家絕不能輕言破產。

財訊配圖
財訊配圖

影響 1:消費市場小確幸
台灣年省 5,000 億元  低薪大利多

油價的預測,萬流歸宗,回到供需的角度,不管是金融業、產業界都同意:高油價回不去了,貝萊德智庫全球首席投資策略師華逸文(Ewen Cameron Watt)認為,油價未來在每桶 50 美元上下 10 美元波動;台塑石化董事長陳寶郎則預測,未來油價上檔難以突破 65 美元關卡;何耀仁預估,油價再盤整 1 年多,2017 年起會再向下修正,長期維持在每桶 25 到 30 美元之間。

油價海嘯在金融市場殺聲四起,卻給台灣帶來小確幸,12 月 14 日起,中油再降汽油價,每公升降 0.8 元,九二無鉛每公升跌到 20.8 元,是 7 年來的低價,計程車司機賺最大,「加油成本平均每天可以省 300 元,加上費率上漲,1 個月收入多 8,000、9,000 元」,開車族在每次加油大約可以省下 800 元,很多人「有賺到的感覺」。

油價自去年高價腰斬,台灣身為能源進口國,更是賺到大紅包。據估計,台灣 1 年要進口 4 億桶油,均價從 2014 年約 97 美元,今年均價約 54 美元,買油 1 年省下 160 億美元,換算大約省下 5,000 億元台幣,這些還不包括油價跌,連帶煤價大跌,發電成本大降,能源成本集體下降,當然有利消費面。

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近期調查美國,出現耐人深思的結果,中等、中上收入以及 65 歲以上的民眾,從去年中至今年 6 月大量減少支出;35 歲以下或收入較低民眾的支出則增加許多。收入最低族群從低油價中受惠最多,這個族群最有可能在餐廳、零售業等快速成長但支薪較低的產業中找到工作。然而,收入較高的工作者,或投資較多的族群,卻因為全球經濟、金融市場的動盪,使他們備感緊張,支出減少。報告發現,今年第二季美國人每天花在商品與服務的費用僅比去年同期上升 0.5%。2014 年在油價尚未暴跌、就業尚未趨穩時,支出則穩健增加 5%。

 

影響 2:商品出口國大傷
原物料應聲倒  相關企業也不支

小至個人、大至國家,油價大跌對石油進口國有利、出口國不利。摩根資產管理統計,從各國石油淨進口佔 GDP(國內生產毛額)的比率,來看影響程度,石油淨進口比重高者,將受惠於低油價,由高而低排列,最高是泰國的 14%、南韓 7.3%、新加坡 7.2%、台灣 6.6%、香港 6.4%、日本 4.2%、中國 2.2%;損失最大的當然是石油出口國,例如沙烏地阿拉伯石油出口佔 GDP 39.7%、俄羅斯也高達 12.9%。

以商品出口為主的國家,今年以來匯率大貶,例如巴西里爾兌美元,到 12 月 11 日止,貶值 45.96%、加元貶 18.36%、俄羅斯盧布貶 17.75%、挪威克朗貶 16.82%、沙烏地阿拉伯因幣值盯住美元,雖然匯率穩定,但是石油價格戰開打,造成股市大跌、外匯大量流失,從去年 9 月到今年 9 月底,外匯流失了 885 億美元,佔外匯存底的 12.1%

過去,每當油價震盪,總是在全球經濟、金融市掀起滔天巨浪。最近這一波是 2000 年起漲,來自於中國為首的新興國家實質需求拉動,直到美國頁岩氣出現,令供給大增,再度逆轉了供需結構。油價的殺戮,對於美國的頁岩氣業者,是一場淘汰賽,過去幾年投資新技術,搶食油品大餅。以每桶百美元估計,全球一年原油交易高達 3.6 兆美元,佔 GDP 比率達 4.8%,是最重要的產業。油價大跌以來,帶動原物料大跌,是第一張倒下的骨牌。

商品市場內,成本撐不住的業者,也得逐漸出局,這是第二張骨牌。鐵礦砂報價每噸現貨報價,12 月初跌到 38.65 美元,創歷史新低,澳洲的必和必拓(BHP)、力拓(Rio Tinto)跌破 2009 年來低點;巴西的淡水河谷(Vale SA)跌到 2003 年低點;銅價每噸自 2014 年 7 月至今下跌 33%,全球最大銅礦商、美國的自由港麥克墨倫(Freeport)股價已經跌破 2003 年低點,自高點殺破 8 成以上,宣布停發股息,開始大裁員。目前,已有 20 家頁岩氣相關企業,因資金流動性短缺,被穆迪將債信降至垃圾債等級。

 

影響 3:金融警報響起
高收益債、商品市場成殺盤重心

12 月 11 日油價再重挫,立刻引爆了市場對高收益債(垃圾債)的疑慮,據統計,高收益債成為殺戮戰場,相關基金出現贖回潮,這是第 3 張骨牌。近年來頁岩氣業者的債務高達 2,000 多億美元,美國的高收益債市中,約有 15% 是能源業者所發行,當油價崩跌,負債高、成本高的能源公司首當其衝,今年以來已經好幾家業者破產。即使名列五大礦業的嘉能可(Glencore)、英美資源(Anglo American Plc)也撐不住,近一年來股價大跌 7 成以上,大量裁員還不夠,即使砍再低價也得求售礦區,減債經營,以斷尾求生。

而 12 月 10 日,美國高收益價基金 Third Avenue 宣布停止贖回,更有如壓垮駱駝的稻草,引發市場恐慌,新「債券天王」的 DoubleLine 基金經理人岡拉克(Jeffrey Gundlach)提出警告,高收益債在聯準會升息前面臨強大賣壓,眼前好比是債券大屠殺真實上演,恐引爆垃圾債停贖潮,何時會落底沒人知道,現在最好避免太早進場。

這類企業的債務危機,馬上令人聯想到 2008 年的雷曼風暴,次貸市場的債券出現違約、流動性危機,最後導致金融市場系統風險,類似的場景觸動了市場警報器,例如美林高收益債指數(CCC HY)的殖利率,12 月 11 日衝到 17%,比歐債危機時還要高,當天美國道瓊指數大跌 309 點,收在 17,265 點,是 10 月 8 日以來首度跌破季線,其後也引發全球股市再度下跌,至今,全球主要股市都跌破了年線,無一倖免,這是第 4 張骨牌。

然而,即使全球金融市場激烈的調整,但是在超低利率的背景下,資金就像羊群,跟隨著領頭的央行移動,偏偏當今各大央行走「分歧」路線,美國經濟朝向復甦之路,走向升息之路;歐洲、日本還有通貨緊縮的疑慮,央行執行寬鬆政策,碰到史上第一次主要國家央行不同調,投資人只能自求多福。

 

影響 4:聰明錢大挪移
資金擁抱貨幣市場  債股各走各的

市場資金不斷遷徙,長期追蹤共同基金資金流向的 EPFR(新興市場投資基金研究公司),統計顯示,從 7 月以來,資金大量流向保守的貨幣市場基金,至今淨流入達 2,200 億美元,顯示各大法人都在降低風險部位,早就做好了美國升息的準備,「少輸為贏」、「現金為王」的時代再度降臨,十足透露出資產配置的保守心態。

資金也流出債市,但是大量從高收益債撤出,並轉進美、歐公債,可見債市也走「分歧」風。從殖利率的變化就可以看出來,高收益債殖利率衝到 17%,代表承擔風險的代價很高,投資人不惜殺價變現。另一廂,美國 10 年公債殖利率在低檔的 2.13%、德債更只有 0.54%,更不要提日前歐洲央行總裁德拉吉才把存款利率降到 -0.3%,正是資金太過浮濫背景下的決策。

共同基金自下半年以來,還少量流入股市,但是和債市一樣,內部結構正激烈的調整,一樣也是「分歧」。資金大量自新興市場撤出,轉向成熟市場。今年以來,至 12 月 9 日止,MSCI(明晟)成熟市場指數相對安全,只跌了 4.6%,美國跌 2.6% 最少,和強勢美元有關,歐洲跌 4.8%,日本雖然漲 6.9% 最強勢,仍然跌破了年線。

MSCI 新興市場指數,則是震央所在,年初至今大跌了 15.1%,外資自新興市場撤資,尤其是出口商品為主的國家,都是股匯雙殺的命運;美國財經部落格 The Economic Collapse 指出,從技術分析的角度,全球已有 27 個股市,自高點以來,跌幅逾 10% 以上,和 2008 年的情況類似。例如烏克蘭、祕魯、埃及、中國、希臘、奈及利亞、哥倫比亞都大跌三成以上;沙烏地阿拉伯、巴西、泰國、印尼跌兩成以上;土耳其、西班牙、台灣、德國、澳洲、印度、英國、加拿大、馬來西亞,跌幅則在 10% 到 20% 之間。

面對一年多以來油價引發的大地震,華逸文直指,油價變化是 2016 年全球最大風險來源。美國 Mad Money 節目主持人 Jim Cramer,在 12 月 11 日美股道瓊大跌 300 點時,強烈建議投資人「賣、賣、賣」,原因有四,第一,高收益債市的贖回賣壓才剛開始。第二是油價觸及 7 年新低後,跌勢將持續 12 到 16 個月。第三是中國經濟的修正是長期現象。最後,VIX 波動指數又蠢蠢欲動。

 

投資配置  先綁好安全帶
現金為王  布局低油價受益股

商品大師羅傑斯(Jim Rogers)從去年起,就不斷提醒投資人「危機將至」,因為,人類歷史上,利率從被人為壓到這樣低,現在美國要升息,大宗商品價格再下降,全球風險上升,他 12 月中在北京表示,自己正「重倉」加碼美元資產,但並不看好美國股市,因為已在歷史高檔。

面對美國隨時可能升息,美元指數早已在高檔徘徊,埋下資金回流美國、金融市場不穩定的種子。美林證券研究報告指出,美元指數是全球流動性鬆緊的關鍵,歷史經驗顯示,美國聯準會升息後,美元指數通常都會下跌,不過,這次各大央行決策分歧,可能會讓美元指數的表現不同於以往。

低油價時代來臨,除了帶給能源進口國家經濟小確幸,卻在金融市場掀起大浪,尤其是央行利率分歧、美國要升息,美元指數牽動資金大挪移,中國又面對 30 年經濟高速成長後,成長趨緩、結構調整時期,投資人決策前最好把風險擺中間,利益放旁邊,綁好安全帶之後,再朝油價受益股出發。畢竟,這次的油價大跌,對全球 70 億人口,是受惠人數多於受害,油價跌有助於刺激需求,投資機會永遠存在。

(本文由 財訊 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