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蔡體制」共治 800 天,聯發科股價 10 個月大漲七成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9 年 11 月 23 日 12:00 | 分類 公司治理 , 網通設備 , 財經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雙蔡體制」共治 800 天,聯發科股價 10 個月大漲七成


2019 年台股最強黑馬非聯發科莫屬,因為股價從年初至今,已大漲近七成,市值重返 6,000 億大關。交出亮眼成績單的執行長蔡力行(見首圖),這回不當鐵血 CEO,他如何助聯發科成功轉型?

9 月 19 日,新竹科學園區的風吹得強勁,但耀眼陽光依然灑進聯發科首度對外公開的無線通訊研發大樓。難得主動接受媒體採訪的董事長蔡明介,臉上笑容和外頭陽光同樣燦爛。

平日寡言的他,這一天會如此意氣風發,和他手上拿的晶片有關。那是聯發科搶先全球量產的首顆 5G 手機系統單晶片。到今年底,它們會搭載 Oppo、vivo 智慧型手機,2020 年第一季在中國各大城市銷售。

今年初,聯發科股價僅 220.5 元,但才 10 個月,已狂漲 68.5%,10 月 22 日收盤價來到 371.5 元。不少外資紛紛喊加碼買進聯發科,更有至少 5 家把聯發科目標價調升至 400 元以上。

台股最強黑馬,市值破 6,000 億元

同時,聯發科的市值也從年初 3,600 億,一路攀升至今突破 6,000 億元,市占率、毛利率重回四成大關,直逼五成。

其實聯發科如今的榮耀,是歷經痛苦轉骨而來。2014 年 6 月,聯發科股價衝上 500 元,全體沉浸於營收攀上高峰的喜悅,卻渾然不知一場風暴即將到來。

那時的聯發科,全力開發高階處理器晶片,卻遇上主力市場中國大力補貼當地 IC 設計業者,這些業者進軍低價市場,把生產成本高出一截的聯發科打得落花流水。

更慘的是,聯發科主力研發的高階 Helio X 系列晶片,雖然運算能力和多媒體功能都優於中國廠商,但與高通、三星的高階產品仍有落差,導致陷入定位混亂的泥淖,營運陷入低潮。

直到 2017 年 7 月,才有轉機。身兼董事長與執行長的蔡明介,找來曾任台積電執行長、中華電信董事長的蔡力行,擔任共同執行長,「雙蔡體制」正式啟動。

不過當時聯發科基層卻瀰漫著不安氣氛,「就很怕他像在台積電一樣,一來就大裁員」,一位聯發科資深工程師私下表示他當時的忐忑。

他的憂慮,和蔡力行的鐵血作風有關。從小就是學霸的蔡力行,從建中、台大物理系、美國康乃爾大學材料工程博士,一路走來從沒跌過跤。

拿到博士學位後,至少 3 家公司開出優渥條件延攬他,最後他到最有成長性的惠普(HP),並到美國科羅拉多州定居。

1989 年,台積電共同創辦人曾繁城邀請他加入剛成立不久的台積電。即便半導體和他的專長無直接相關,但他聽到是張忠謀創辦的企業,「心裡知道,他創辦的企業一定得參加」,蔡力行曾公開表示。

於是,蔡力行從美國回台,加入台積電,並擔任唯一一座晶圓廠的副廠長,他曾說,「這是我人生中的重要決定」。

和張忠謀共事幾年後,張忠謀慢慢發現蔡力行的執行力,1992 年請他負責 8 吋晶圓新廠的建廠計畫。

一位業界人士回想,這座廠在當時創下兩年內蓋好、量產的新紀錄,而且量產後第一個月就賺了 3,000 萬元。蔡力行「鐵血管理」的高效率,在當時半導體界無人能出其右。

後來,台積電規模愈來愈大,廠房愈蓋愈多,蔡力行總能完成張忠謀交辦任務,深獲信賴。

而且,即使台積電和當時業界龍頭英特爾(Intel)營收、規模仍有落差,但在蔡力行主導下,台積電不斷擴大資本支出,投資先進製程,「先把量做起來,就能把客戶都抓住」。

然而,2008 年金融海嘯大浪來襲,台積電業績也受到波及。蔡力行強勢主導績效考核制度,要求人資部門把表現最差的 5% 員工裁掉,卻反倒讓自己的人生摔了重重的一跤。

出掌聯發科,宣示不裁員

2009 年 2 月,一位被資遣的台積電工程師父親,寫信給董事長張忠謀,希望張忠謀不要裁掉自己的兒子。張忠謀讀完信後,找人資主管長談、了解內情。

這次風波應是蔡力行職涯上最大的挫折。2009 年 6 月,78 歲的張忠謀回鍋接任台積電執行長,蔡力行被調任台積電新事業的總經理,失意不少。

直到 2014 年,在時任交通部長葉匡時力邀下,蔡力行離開服務 25 年的台積電,轉任中華電信董事長。

「這是政府完全控制的公司,和半導體業文化有很大不同」,蔡力行的人事案才剛傳出,中華電信工會就揚言要包圍董事會,給蔡力行來個下馬威。

但沉潛 5 年的蔡力行,心境和身段都比過往要堅毅卻柔軟。他親自致電中華電信工會代表朱傳炳,保證 5 年內不裁員、不減薪,才弭平反彈聲浪。

但他的決策風格依舊果斷。他一直在內部獨排眾議,希望中華電信加碼投資 4G,為 5G 打好基礎,他時常說,「這是我在台積電學到的」。

2016 年底,蔡政府宣布,由鄭優接任中華電信董事長,這時,營運陷入低谷的聯發科,正需要整頓。於是,在蔡明介邀請下,蔡力行出任聯發科執行長。

消息一出,聯發科股價連漲四成,但內部人事卻動盪不斷。先是負責手機晶片的共同營運長朱尚祖跳槽小米。而後首席行銷長羅德尼斯(Johan Lodenius)拂袖而去。基層無不惶恐,還傳出可能要裁員 3,000 人。

當蔡明介帶著蔡力行召開記者會,宣布啟動「雙蔡體制」時,針對傳言,蔡力行親上火線回答,「人才是聯發科最大資產,哪有裁員 3,000 人的事!」

頻段雙規格,不放棄美日市場

後來蔡力行啟動「人力轉型」,在薪資成本和人數不增加的前提下,把人才重新分配到更貼近專長的崗位。

一位聯發科工程師證實,蔡力行與高層做了很多溝通,把大家在職涯轉換的不快降至最低。

面對 5G 時代來臨,聯發科內部也面臨兩難。5G 涵蓋兩種主流頻段技術,一種是低功耗、覆蓋能力廣的 Sub 6 頻段,另一種是傳輸速度較快的毫米波(mmWave)。該如何選擇?

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研究員劉佩真解釋,美國、日本 Sub 6 頻段已相對飽和,自然會選擇毫米波技術。而歐洲、中國 Sub 6 頻段仍有足夠頻寬,因而較傾向選擇 Sub 6 發展 5G。

反覆討論後,聯發科決定先發展 Sub 6。Gartner 研究副總裁盛凌海解釋,聯發科主要市場仍在中國,一路貼著中國科技發展走,先選 Sub 6 並不令人意外。

但對於難度較高的毫米波技術,聯發科也沒放掉。聯發科財務長顧大為指出,目前規劃推出的 5G 晶片都支援 Sub 6 頻段,毫米波產品則預計 2020 年底推出。

蔡力行一如過往在台積電、中華電信一樣,對新科技投資毫不手軟。9 月下旬首度對外亮相、占地 1.26 公頃的無線通訊研發大樓,就是亞洲最大 IC 設計中心,是斥資逾 50 億元投資的成果。

這棟大樓裡,有三十多間電磁微波屏蔽室、逾 3 萬台高速運算伺服器。一支支手機在此進行通訊測試,模擬隧道、高山、城市等各種手機使用情境,力圖把通訊效果做到最好。

儘管聯發科 5G 晶片整體進程仍落後對手高通,但能做出全球首顆 5G 手機系統單晶片,已在業界掀起波瀾。

而且,在中美貿易戰下,中國半導體產業鏈積極「去美國化」,劉佩真分析,聯發科搭配中國 5G 執照開放,2020 年將可擴大在中國的業績。

今年 5 月,蔡力行獲頒交大名譽博士,請來十年沒和他同台的張忠謀。張忠謀說,早期台灣 IC 設計根本沒有發展成世界一流公司的能力,「但聯發科在蔡力行手中做到了,我充滿喜悅,也祝福 Rick(蔡力行英文名)。」

這席話聽在蔡力行耳裡,一定十分感動。昔日鐵血 CEO,未來將搭著中國 5G 熱再攀高峰。

(本文由 遠見雜誌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科技新報)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