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地球夢想太天真,植物肉熱潮退燒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2 年 09 月 26 日 11:06 | 分類 證券 , 財經 , 食品科技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救地球夢想太天真,植物肉熱潮退燒


植物肉風行幾年,前陣子餐廳時常可見植物肉產品,隨著市場能見度提升,生產植物肉的公司身價也大漲,但這些商品最後因需求太低,成為曇花一現,植物肉公司股價也跳水。分析師認為,不談口味是否真媲美肉品,這些產品失敗的原因是太貴,且只標榜對環境有利,對喜歡吃肉的人而言,沒有足以改變行為的誘因。

牛津大學刊登《自然》期刊的研究發現,人類需要少吃  75% 牛肉、90% 豬肉和一半雞蛋,才能將氣候變化控制在 2°C 以下。富裕國家對氣候變化與健康意識提升,植物肉終於近十年發展後開始躍上主流,包括 Beyond MeatImpossible Foods 等企業似乎準備開始食品革命。

Beyond Meat 用天然成分製作肉類,如豌豆、綠豆和糙米蛋白質;Impossible Food 採用更技術性方法,用基因工程和發酵製造肉類替代品,目標都是開發媲美真肉的質地、味道和多汁性的植物性產品。

2019 Beyond Meat 估值超過 100 億美元,有人估計到 2030 年,植物性肉類將佔總肉類銷售 15%。但幾年下來,這些業者發現太樂觀了,如與 Beyond Meat 合作的多家連鎖店,包括麥當勞都悄悄下架植物肉商品。且銷售增長放緩,8 月裁員 4%,一年來股價下跌近 70%

失敗原因是什麼,除了口味遠不及真肉,對健康也沒有明顯好處,甚至批評是超加工食品,現在的植物肉顯然只是嚐鮮性貴族食品。分析師認為,要讓植物肉取代真肉,必須產出與肉類沒有差別的產品,且必須更便宜、更方便、更容易取得。

但科學家仍對開發更好吃更廉價的植物肉有很高興趣。日本京都新創公司 BugMo 使用蟋蟀蛋白再現真肉味道,將蟋蟀經熱處理後乾燥,然後用蟋蟀粉製成糊,與豆製品混合。《日經》訪問指出,產品成功關鍵在蟋蟀麵糊拿捏,不能有昆蟲碎片,還要保有蛋白質鮮味。不同植物肉有不同顏色,蟋蟀植物肉據稱顏色更深更像真肉,也比只用大豆蛋白製成的植物肉更多氨基酸、維生素、鐵和其他礦物質。

BugMo 在兵庫縣上川市自行繁殖昆蟲,稱養蟋蟀也可解決畜牧業污染問題。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數據,蟋蟀養殖排放的溫室氣體是牛和豬屠宰前產生的溫室氣體百分之一,也不需如種植大豆開發森林。BugMo 負責人表示,昆蟲是完全可在社區種植和生產的食品原料,相信未來將成為與牛肉、豬肉和雞肉並駕齊驅的選擇。

但取代動物肉的產品問題一樣有,當環境是唯一受益者時,對消費者而言誘因仍不夠。吃蟲可能更讓富裕國家消費者卻步。瑞穗證券分析師表示,植物肉投資者對市場接受度太過樂觀,人類吃動物肉文化根深蒂固,改變習慣需要時間,不可能一夜發生。

(首圖來源:Flickr/Open Grid Scheduler / Grid Engine CC By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