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子重於裡子?習近平熱中科技戰,大撒幣僅晶片和電動車有份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3 年 09 月 22 日 8:20 | 分類 中國觀察 , 金融政策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面子重於裡子?習近平熱中科技戰,大撒幣僅晶片和電動車有份


中國經濟面臨資金外逃與地方債台高築窘境,但《日經亞洲》報導,相對較小經濟刺激政策,北京仍專注晶片產業注資與美國競爭科技,加上大手筆補助電動車產業,這些措施反映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面對與美方關係日益緊張,仍選擇以保護經濟安全為目標,而不是使經濟立即成長。

中國經濟復甦乏力,房地產市場近兩年低迷。COVID-19清零政策造成的破壞,加劇企業和家庭更深不確定性。儘管政府與民間部門和外國公司舉行會談以尋求解決方案,但至今措施(放鬆房地產監管)仍缺乏力度,地方政府的沉重債務,也因稅收持續低迷無法改善。

補助半導體和電動車卻毫不手軟

報導舉2008年金融危機,中國曾推出4兆人民幣(約5,480億美元)經濟刺激計畫,但儘管專家呼籲現在也應有如此規模財政支出,不過仍沒有跡象顯示中國政府有計畫再次推出這類政策。

雖然稅收減少可能影響施行刺激措施,但報導表示,儘管預算限制,中央政府卻明顯把重點放在經濟安全,如培育本國半導體產業和擴大電動車生產,為了對抗美國緊縮先進晶片出口限制,中國正在準備3,000億人民幣半導體基金(約410億美元、新台幣1.3兆元)。

中國政府公布「中國製造2025」工業現代化戰略,特別加強資訊科技、工具機、新能源汽車等十個重點產業補助。研究公司Wind指出,中國政府補助A股上市公司,從2015年約1,250億人民幣翻倍至2022年2,500億人民幣,同時18日還宣布擴大半導體和工具機企業稅收減免,五年內減免研發支出120%稅收。

《日經亞洲》另一篇報導指出,中國補助電動車產業的慷慨程度受高度關注,從上市公司數據分析可發現,大量政府資金確實流向有戰略意義的產業。

大量資金湧向戰略產業而非助家庭或房貸戶減稅

據中國資訊供應商Wind彙總數據和調查顯示,5千多家中國上市公司,上半年獲政府補助前十名有五家是本土電動車或電動車電池製造商。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公司(CATL)居榜首,光過去六個月內就獲28.5億人民幣(約3.91億美元)補助,幾乎是去年同期三倍。寧德時代主要競爭對手的億緯鋰能(EVE)也榜上有名,且補助也突然增加。

電動車組裝部分,補助最多是上汽集團,超過20億人民幣,幾乎是一年前兩倍。其次是比亞迪及重慶長安汽車,文件多沒有詳細名目說明,僅稱「產業支持」。

與半導體和電動車產業相比,政府一直對疫情期間受影響的經濟體和家庭直接付款等措施持謹慎態度。就業市場疲軟導致家庭不願消費,民眾對經濟陷入通貨緊縮和長期低成長的擔憂也持續下去。

(本文由 中央廣播電台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