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稅、內需、出口」列中國經濟隱憂,政策影響有多大?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3 年 10 月 27 日 8:00 | 分類 中國觀察 , 財經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查稅、內需、出口」列中國經濟隱憂,政策影響有多大?


中國國家統計局在本月18 日公布第三季的經濟成長數據顯示,中國第三季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年增率為 4.9%,優於經濟學家原估的 4.5%。在此之前,中國第一季與第二季的成長年增率分別為4.5%與6.3%。這也讓許多人認為中國經濟成長率可以要達到5%的經濟成長目標。

我們在前一篇專欄「無法控制的國家風險讓中國經濟政策失靈」指出,中國目前最大的風險應是政策不確定對廠商投資信心的影響,換言之,在觀察中國經濟是否好轉的指標應非僅是觀察中國統計局所公布的經濟數字,更重要的應是觀察中國政府對廠商的管理態度是否有達到改善經營環境的效果,消費者物價指數的變化及中國重要的產業有無受到外國政府的反傾銷或反補貼的調查。

中國政府查稅對民營企業投資環境的影響

首先,就中國政府對於民營廠商的管理態度而言,中國近期對於鴻海子公司富士康進行查稅引起國際關注,除了部分外國媒體指出的政治動機外,我們更應該關心中國政府對於富士康查稅的經濟目的為何?

對中國政府而言,中國經濟目前正面臨房地產開發商的債務危機、通貨膨脹引起的全球需求衰退與國際供應鏈重組等重大事件,這些事件對於中國的內需經濟與出口動能均已帶來一定程度的衝擊,因此,中國對於民營企業與外資企業均提出不少的經濟誘因,希望可以增加廠商投資中國的誘因。

然而,中國目前政治環境存在高度不確定,例如:中國外交部、國防部長與財政部長等重要政府官員陸續被撤換的情況下,必然會使得許多民營廠商的投資信心進一步降低,此時,廠商離開中國或增加中國以外產能的迫切程度將進一步增加。

對做為美國蘋果公司供應鏈最大組裝廠的富士康而言,其對中國出口以及就業的影響極大,受到中國政府關注的程度自然也會愈高,因此,中國政府對於這些大型企業過去該納而未納的稅款採取行動,以提高廠商外移的困難度的必要性也會提高。中國政府的目的可能是要留住廠商,但這也可能使得小規模廠商的外移的速度加快,進而影響中國內需。

中國內需仍持續緊縮

其次,就消費者物價指數而言,由於影響物價的因素主要為供給與需求,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全球經濟受到高通貨膨脹率的影響而呈現衰退,例如:過去面對通貨緊縮的日本自去年八月以來的消費者物價年增率也持續維持3%以上,日本央行是否將貨幣政策由寬鬆轉為緊縮也開始受到關注。

不同於歐、美、日等主要經濟體,即使中國人民銀行為了降低房地產開發商債務違約問題而持續挹注金融市場流動性,中國物價上漲的壓力應不小,然而,中國消費者物價指數多在0%的年增率附近波動,6月、7月、8月與9月分別為0%、-0.3%、0.1%與0%,這部分說明了中國需求不足導致物價下跌的影響力是相當大的,即中國國內需求不足的現象仍然持續。

歐盟對於電動車反補貼調查對中國出口的影響

再者,電動車產業為近年來許多科技業廠商看好的產業,除了電動車大廠特斯拉在上海的超級工廠外,中國本土廠商在電動車產業的影響力也相當大,必須注意的是,歐盟在9月中已宣布要對於中國電動車產業進行反補貼的調查,若調查結果屬實,則歐盟對中國採取的反制措施將會對中國動車產業帶來極大衝擊,進一步影響中國的出口與龐大的就業人口。

美國保衛民主基金會(Foundation for Defense of Democracies, FDD)近日更指出中國電池大廠寧德時代掌控美國許多電池存儲系統,若未來寧德時代受到美國政府進一步管制,對中國經濟也不會是好消息。

最後,由上述三個可能影響中國經濟的因素可以知道,若僅以中國目前經濟成長數據來判斷中國經濟的未來走向可能陷入以偏概全。中國經濟若快速的衰退對於全球的經濟絕非好事,不論中國經濟數據是否正確,中國政府政策的不確定性持續提高,故我們在觀察中國經濟的變化時,仍應謹慎以對。

(首圖來源:shutterstock)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