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債危機蠢動,全球債務暴增 3 倍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6 年 04 月 10 日 0:00 | 分類 能源科技 , 財經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油債危機蠢動,全球債務暴增 3 倍


油價 2014 年跌落以來,投資人的債券價值損失逾 1,500 億美元,股票損失超過 2 兆美元。如今,全球油氣產業債台高築,高達 3 兆美元的債務風暴,恐將隨時引爆。

美國德州聖安東尼奧市郊區的拍賣場,數百人正熱絡地參觀陳列在空地上的重機械物件。這些因油價崩盤而流出的卡車、貨櫃車、剷土機等重機械,全都以倒店價拍賣;鑽油井使用的大卡車,全新時售價 40 萬美元,現在只要 6 萬 5,000 美元。

拍賣場的附近就是鷹堡(Eagle Ford)。自從 2014 年中油價走跌以來,這個頁岩革命的重鎮,石油、天然氣的開採活動銳減;油井的數目從活動高峰期的 214 座降到 37 座,以致從小型家庭式服務商到大型創投公司,都紛紛賤價求售未派上用場的石油相關器具。

重機械拍賣商創始人泰利‧狄克森說,2015 年大拍賣數量、規模倍增,脫產的人對石油相關資產價格低迷甚為失望,但是他們總得接受現實,「我感覺自己像是喪禮總監,必須告訴大家壞消息。」

 

油價慘跌  油氣業賤賣資產

油價慘跌造成全球性的價值破壞,發生在德州的這些跳樓大拍賣,只是其中之一;從加拿大的卡加利(Calgary)到澳洲的昆士蘭(Queensland),油氣業者無不爭先恐後賤價出售資產,好清償購置時所產生的債務。

人們往往認為,低油價有利股市及經濟,因為廉價的石油會提高獲利、消費者手頭可花費的現金也比較多;但這次情形不一樣,油價、股價均同步下滑。有人認為,這反映出外界擔心石油業者債台高築引發市場破壞效應。

根據國際清算銀行統計,2006 到 2014 年,全球石油產業的債務幾乎增加 3 倍,從 1.1 兆美元增為 3 兆美元;在美國熱中開發頁岩油的中小企業,以及新興經濟體的國營企業,債務增幅尤為可觀。能源經濟學家福勒格(Philip Verleger)說,這是典型的泡沫,是「價格不斷揚升預期心理下的非理性投資,在高油價時大舉借貸的公司,來日必定艱困。」

當初,借貸雙方都很有把握,一致看好全球已進入持續高油價時代。在 2014 年 6 月,預訂 2020 年交運的布蘭特級原油期貨價格為每桶 98 美元;而當時全球的央行處在金融風暴後,訂定的貨幣政策促使投資人更願意投資風險性資產,包括油氣公司的股票和債券。英格蘭銀行前首席經濟學家、現任英國石油公司(BP)首席經濟學家戴爾(Spencer Dale)說:「兩件事發生:高油價、零利率和貨幣寬鬆政策,加起來就發酵了。」

根據彭博的數據,從 2004 到 2013 年,全球十八大石油公司的年度資金預算幾乎增加 4 倍,從 900 億美元增到 3,560 億美元。教科書既然說「破壞性科技創新」,而液壓裂解、水平鑽探技術的進步,可讓以往只能望而興嘆的油頁岩生產油氣,油商自然認為借錢有理、投資不會有錯。在 2010 至 2015 年間,因為這些技術的成功,讓美國原油日產量增加 400 萬桶,導致原油市場飽和,油價從 2014 年後也下降 65%。

 

破產潮蔓延  歐美銀行很剉

持續高油價的期待消失了,原油期貨價格跌至每桶 52 美元,回到 2004 年的價位;但多數在高油價時期借來的債務則是原封未動。過去 2 個月裡,危機好像緩解了些,布蘭特原油 1 月每桶不到 28 美元,3 月下旬爬回到 41 美元;不過,全球石油市場仍供應過剩,即使油價停留在現有水平,借貸公司的壓力也依舊沉重。

根據每桶石油平均價格為 40 美元的推測,標普評等公司評定了石油公司的等級,40% 的美國產油和相關的油田服務公司被評為 B- 或 B- 以下。標普執行董事華特斯(Thomas Watters)說:「B- 是很弱的評等,B- 級的公司沒有很長的生命供應線。」

一些當年引導頁岩革命的中小型油氣公司,如今風雨飄搖。據 Haynes and Boone 律師事務所表示,去年初以來已有 52 家破產。美國二十大油氣廠商 Linn Energy 最近發出警訊,可能無法履行債務約定。該公司的淨債務是 36 億美元,但是只有 100 萬美元的借貸力。許多美國生產商現在都根據銀行判定的公司準備值,設定借貸上限,準備值的下降,表示貸款融通被砍。

油氣公司破產時,債權人也沒得挑揀。2015 年,德州天然氣生產商 Quicksilver Resources 因負債 24 億美元聲請破產保護;今年,該公司宣布出售在美國的資產,要價只有 2 億 4,500 萬美元,部分加拿大的資產售價也僅 7,900 萬美元,它的債權人將遭受約 20 億美元的損失。

評等公司穆迪則警告,一些新興經濟體的大型國營公司,潛在損失更大,其中包括委內瑞拉與巴西的石油公司,兩者的大筆債務都將在 2016 到 2017 年到期,前者 126 億美元,後者 230 億美元。

歐美銀行都在第一時間向股東保證,損失雖然增加,但一切都可處理。在 10 家曝險率最高的銀行中,有 4 家是法國銀行。法國東方匯理銀行(Credit Agricole)有 298 億美元能源方面的信用曝險,是全歐洲第二高;不過,該銀行說,84% 的投資組合是投資級的,這消息緩和了市場對能源債務的恐慌。

然而,貸款損失準備的上升步伐還是讓人不安,摩根大通 2 月中指出,將在第一季損失準備中,再增 5 億美元的核銷,以彌補能源貸款的損失。在這之前幾周,該銀行也宣布全年要核銷 7 億 5,000 萬美元。

 

債券基金受挫  伺機大撤退

德州達拉斯放款銀行聯信(Comerica)上月呈報金管單位的資料顯示,7,500 萬至 1 億 2,500 萬美元的額外能源相關費用,被承認是第一季「主要款項」,這與它先前說這筆款項會被歸類為今年頭半年的「特別款項」有所差異。惠譽評等分析師索樂(Julie Solar)說:「事情被牽扯成這樣,令人心驚,惡化的速度比以前公布的更快。」

手中有債券的人更為痛苦,囤積油氣公司高收益「垃圾」債券的投資組合經理人損失慘重,2 月間債券基金把現金水平提高到 2001 年以來的最高水平,為投資人撤退預做準備。根據《金融時報》估計,自原油價格在 2014 年掉落後,投資人手中所持的油氣公司債券價值損失超過 1,500 億美元,股票損失則超過 2 兆美元。

國際清算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申賢承(Hyun-Song Shin)說,由於風險性投資的胃口減小,低油價也打擊到其他市場。他表示:「當信用循環轉向時,高度波動和信用緊縮的情形同時出現;不是損失,而是可能受到損失,以及金融機構先發制人要減低曝險程度,最讓人不安。」

以往,價格低落時,生產商往往會減產,而不是廉價出售存貨,這樣才能穩定市場;但當生產商需要現金來應付利息和還債時,部分廠商在價格滑落之際、開始增產。現在這種反常現象在全球各地都有,許多分析家預期油價跌破 70 美元時,美國頁岩油會迅速減產,但油公司增產和削減開支雙管齊下,因此美國整體產量只是溫和下降。俄羅斯油產 1 月則創下後蘇聯時期的紀錄,沙烏地阿拉伯的產量,去年也刷新紀錄。

 

供過於求  產油國仍不減產

油業的現金流下降已大量削弱投資,根據國際能源顧問公司 Wood Mackenzie 統計,總值 3,800 億美元(約 12.4 兆元台幣)的投資計畫,不是延期就是取消,生產遲早會降低,市場也會恢復平衡。

甚至在供過於求緩和之後,油價波動還會持續。在美國油產揚升之際,石油輸出國組織龍頭沙烏地阿拉伯決定不減產,意味著油價是由市場決定,不是政治力。

美國商務市場資訊研究公司 IHS 副董事長葉爾金(Daniel Yergin)說,頁岩油使得美國成為「不利世界石油市場翻雲覆雨的黑手」。頁岩油開採的速度比外海油田快得多,他說:「油產的多寡、升降,不是由石油部長決定,乃是由經濟各層面、成千上萬的決策人決定。」

而成千上萬的企業家和投資人的決定,是由利率和信用取得等因素形塑。這表示,影響未來石油供應的最重要因素,可能不是油國輸出組織在奧地利維也納所做的決定,而是取決於華盛頓的聯準會和北京的中國人民銀行,因為一如戴爾所說:「石油陷在信用循環裡,慘狀空前。」

生產成本下降表示若油價升破每桶 50 美元時,美國頁岩油開採又會熱絡起來。根據 Rystad 能源顧問公司指出,新油井在油價從每桶 40 美元回到接近 50 美元時可打平。

尚待測試的是銀行與債券投資人有多急切去為鑽採石油籌措資金?業界當中多認為他們會保持審慎,戴爾就表示:「資產負債表不會太好看,企業都缺乏信用;頁岩油事業通常是小規模、高槓桿、高度依賴資金籌措的行業,投資減少幾乎是不可避免的。」

在石油業投資不振,各國政府鼓勵之下,再生能源的投資紀錄也創下新高。2015 年 12 月《巴黎氣候協定》簽約國承諾抑制對石化燃料的需求,再添油氣業的投資風險。

拍賣商狄克森則大賺油商的災難財,他買了 4 個裂解油頁岩的機動沙土櫃,新貨一個為 27 萬 5,000 美元,他的買價是 1 萬 7,000 美元;等石油業回春後,他打算以每部 10 萬美元的價格售出;然而,在油氣業復甦前,他的囤貨可能愈積愈多。

(本文由 財訊 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