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元好股的魔力,它們憑什麼漲了又漲?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6 年 11 月 06 日 0:00 | 分類 財經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百元好股的魔力,它們憑什麼漲了又漲?


號稱史上最無感的台股 9 千點行情,出現了令人驚訝的結構改變;其中,最引人關注的是股價兩極化趨勢的出現。

統計顯示,百元以上的高價股有 137 家,改寫歷史新高;同一時期,日均量在百張以下的「殭屍股」也以創紀錄的速度同步攀升。到底是什麼樣的力量造成台股如此劇烈的改變?如此不同風貌的市場,該如何調整投資思惟?投資人又該如何因應這種翻天覆地的變化?

今年以來,台股面臨內憂外患的衝擊,不論是英國脫歐的影響、美國總統大選川普可能勝出的不確定因素,又或是浩鼎風暴造成生技類股的大跌、兆豐案對金融股的拖累、及群聯假帳案影響 IC 設計類股、樂陞案帶衰遊戲股股價……讓台股始終處於一種躁動不安的情緒中。

在這種環境下,即使今年台股除息造成加權指數減點三百多點,指數依然站上了 9 千點,但是,不只是小戶投資人無感,就連專業的證券商自營部門,操盤也毫無頭緒,端不出績效,不少操盤人甚至坦言「根本不知道該投資什麼?」統計顯示,今年以來,各大證券公司的自營部門多處於慘賠狀態,只有統一證券一家賺錢,而唯一的理由,竟然是贏在「布局台積電」的決定!

現象一:台股兩極化
高價股和殭屍股都愈來愈多

10 月 25 日,台股收盤後市場一片驚呼。這一天,台積電以 193 元作收,市值正式突破 5 兆元大關,距離超越英特爾,只剩一步之遙。而「買台積電」的決定,也讓統一證券自營部的績效,領先群雄。

統一證券副總經理楊凱智的績效市場有目共睹,除了多年拿下自營商績效第一名的頭銜外,也是各媒體紙上投資競賽的常勝軍。他在面對今年的台股市場時特別強調:「今年台股出現慣性的改變,投資決策時應該要違反過去思考的常理。」

楊凱智指的是台股當前明顯的兩極化趨勢。據證交所以每年 10 月 28 日的數據統計顯示,在號稱史上最無感的 9 千點行情中,百元以上的高價股竟已多達 137 家公司,改寫歷史新高,遠高於金融海嘯前 2007 年台股強攻萬點時的 83 家,也比 2015 年史上第二高的 117 家紀錄,還要多出 20 家。

百元高價股一片榮景的同時,今年也是小型股最悽慘的時期,在本土資金逐漸退場,成交量逐漸萎縮,每日均量只剩下六百餘億元左右,其中還包括一百多億元的 ETF(指數股票型基金),影響所及,日均量在百張以下、成交量急凍的「殭屍企業」也同步創下歷史新高,達 400 家之多,竟然佔整體上市櫃家數的四分之一。原本,台股中小型公司成交量相對香港、新加坡熱絡,是吸引此類公司來台上市的一大誘因,但如今,就連「來台上市」這個決定,也被成交量套牢了。

台股兩極化除了表現在高價股、冷凍股雙雙創新高以外,贏家與輸家間的兩極化也愈發鮮明,過去,股市素有「2 成贏家、8 成輸家」的說法,在本土大戶減碼、散戶退場之後,益發凸顯高手對決的局面,連靈活進出、沒有持股比率限制的自營商,都只剩下一家賺錢,以專業操盤手為樣本的自營商,竟連一成贏家的比率都沒有?

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台股呈現出極端兩極化的趨勢?楊凱智明確點出,關鍵主因就是外資在台股扮演的角色愈來愈重要。

事實上,從 2008 年金融海嘯後,國際熱錢四處尋找投資機會,尤其是退休基金、主權基金等長線資金,偏好具國際競爭力、或高殖利率股票,在台股本益比逐漸拉升之際, 外資仍視為長期加碼標的。

2009 年 10 月 27 日台股(上市加上櫃)的總市值 20 兆元,外資持股值 6.2 兆元,佔比 30.6%;到了 2016 年同一天,台股總市值 30 兆元,外資持股 11.8 兆元,佔比高達 39%;外資持股拉升,影響力舉足輕重,且靈活運用現貨、期貨操作,成為最大主力。

現象二:外資主導台股
中大型權值股呈強者恆強態勢

反觀,代表散戶的融資餘額目前剩下 1,300 億元,連總市值的 0.5% 都不到,同樣創下歷史新低紀錄,更加證明目前的台股幾乎是外資在獨撐大局。凱基投顧董事長杜金龍就表示,今年以來上市指數漲幅 10%,但櫃買指數卻是下跌 3%,也可說明台股兩極化與外資主導、內資散退的現象。

其次,外資持股也出現集中大股的現象,這些股票以今年以來漲幅超過 20% 的台灣 50 成分股最具代表性。2009 年,台灣 50 指數的總市值約 12 兆元,外資持有市值 4.7 兆元、佔比 39%;2016 年,台灣 50 指數總市值為 19 兆元,外資持股市值 9 兆元、達佔比 47%,外資重兵部署在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例如台積電 79.67%、日月光 78.51%、台達電 72.25% 等。

第一金投顧董事長陳奕光說,台積電今年會有如此強勢走勢,背後就是因為外資持股水位已達 8 成,創下歷來最高水準。攤開台積電過去走勢,1999 年市值首度突破兆元大關;經過 10 年時間,到了 2011 年才正式站上 2 兆元大關;到了 3 兆大關,就只花了 3 年時間。現在,只花了 1 年時間,竟然就站上 5 兆元大關;陳奕光說,從台積電市值成長的時間表,就可以知道外資對台股統治的力道是愈來愈強,愈來愈集中化。

而除了大型龍頭股之外,外資對台灣最有活力的中型公司也布局甚深。以中型一百指數為例,目前總市值 2.16 兆元,外資也達到 39%,包括原來註冊地就在海外的 KY 公司,也有巨大、微星、豐泰、佳格、晶華、上銀等具有產業領先地位的企業。

很顯然的,外資幾乎全面接管台股戰局,在外資集中火力買超權值股下,台積電為首的台灣 50 等權值股,呈現強者恆強的走勢,本益比拉高、技術面強勢。反觀外資極少關注的上櫃的小型股則乏人問津,不但成交量萎縮,股價也節節敗退,流動性不佳也造成本益比打折、技術線型不佳,股價進入惡性循環。

除了外資改變台股投資的風貌之外,台股基金發行愈來愈不易,但 ETF 卻一檔接著一檔熱銷,也是一大關鍵。大慶證券投顧總經理賴建承解釋,標的物為台股的 ETF 目前就已經多達 14 檔,當中包括為人熟知的台灣 50 指數。

現象三:ETF 熱銷
資金持續湧入前 150 大公司

這些被動型加碼的台股指數類型 ETF,連結標的物主要集中在台灣 50,及中型 100 的權值股,這些正好與外資加碼的標的大致趨於一致,這意味著有更多被動式的資金持續流入到台灣前 150 大公司,形成籌碼鎖定的效果。

因此,在外資籌碼集中在台灣前 150 大公司,台股指數類型 ETF 自然股價隨之走強並不斷創新高,同時帶動市場買盤不斷湧入,這時候資金再一次布建台灣前 150 大公司的加乘效應下,台灣前 150 大公司的股價自然不斷創新高,而百元以上股票檔數也隨之增加。

其次台股盤面上已經多達 58 檔 ETF,資產總規模衝破 3 千億元大關,每日佔台股成交量約 10%;然而,這當中有很大比率並非台股指數類型 ETF,賴建承解釋指出,這其中有接近百億元的資金因為購買非台股類型 ETF,而是投入海外市場、商品市場或中國股市。所以,以近期日均六百多億元的量能,扣除了外資、ETF 的資金,剩下來分配到小型股的資金所剩無幾,難怪小型股股價、成交量有如殭屍般一動不動。

市場也形容這次的 9 千點是虛胖,因為在低量風暴下,當本土資金退場,本土法人逐漸式微,台股成為外資主導的年代下,除了前百大權值股可以不斷創新高,多數股票早已經淪入「冷宮」無人聞問,整個盤勢根本就在走空。

「為何總要拘泥於過去的思考邏輯選股呢? 」楊凱智分析,看似最糟糕的台股年代,其實,是另一種投資模式崛起的機會。殖利率高達 4% 以上的台股,遠勝於鄰近亞洲各國,看在外資眼中是超級績優生,本土資金不需要捨本逐末,只要選對方法,當下的台股正是最穩健的時候。

方法一:跟著外資名單穩穩賺
大型權值股適長期布局

瀚亞投資副投資長劉興唐指出,「台股結構已經轉變,成為外資主導的市場,未來一、兩年這樣的狀況可能不容易改變。」因此,投資人不可以再用過去投資模式,必須要加入外資的行列。劉興唐認為現在小型股欠缺買氣,除非真的有超強勁的成長力道,才有勝算。與其如此,跟著外資青睞的藍籌股大型股,只要是獲利、業績穩定,及高殖利率光環下,就可以穩定走強。

統一投顧董事長黎方國分析,若從當前大環境觀察,台灣景氣對策訊號及外銷接單等都呈現谷底翻升,這意味著經濟已經從谷底翻升。匯率是另一個觀察指標,人民幣持續維持貶值態勢,對照新台幣匯率則相對走升,這些都是支撐外資持續湧入台灣的理由。

所以,儘管大盤只是在 9,300 點,但在經濟從谷底好轉,及外資持續湧入下,投資人並不需要過度擔憂。至於當前台股在外資主導下,當然是要以外資選股邏輯最為指標,「所有的權值股都可望持續受惠資金動能下推升,這也間接帶動台股持續走強。」

日盛投顧總經理李秀利說,三大法人中以外資對台股最為捧場,至今沒有撤離跡象。美國聯準會喊了一年多的升息,要離開的資金早就做好準備,不需要等到真的升息那天才離開。所以,會湧入台股的外資,就是看好台股獨有的高殖利率及相對便宜的價格,以長期布局為主,對這些高價權值股,有極大的籌碼穩定作用。

方法二:從高殖利率找好股
3% 以上個股成資金最佳避風港

現在,全球早已是三低(低成長、低利率、低通膨) 時代,「資金尋求不是高成長性,強調是高穩定性 」;即使負利率債券的金額在下降中,但是超低利率的局勢短中期不會改變,近十兆美元四處尋求「有息資產」的避風港時,每年具備高配息率的權值股,就成為外資眼中的首要考量。

「台積電 8 成都被外資賺走」、「高收益基金熱銷再創新高,成為國人的最愛」,楊凱智拿著最熱兩則新聞解釋著,外資不斷買進台灣第一名的好公司,不但可以擁有穩定 3% 以上殖利率報酬,股價也會隨著資金不斷湧入而水漲船高;也因此,幾乎不太可能再成長的中華電信,今年會衝上 125.5 元,創下歷史新高,更加證明目前全球資金都在尋找穩定的殖利率股。反倒是台灣投資人明明就喜歡穩定保本的收益型基金,結果卻不懂得利用台股高殖利率的特色。

「股市債券化在今年特別明顯。」賴建承指出,從這種投資邏輯出發,台塑集團、電信三雄或者光寶、廣達等代工大廠,仍將會是外資持續加碼的對象。

方法三:強勢股就是好名單
便宜未必是好貨,創新高成了硬道理

「從盤面個股的漲勢,今年這是台股最健康時候。」李秀利為今年台股下了注解。他說,被納入成分股的各產業龍頭股,在外資買盤下不斷創新高。在內資退場下,也少了邪魔歪道的炒股,台股正處在一個很良性的狀態。

李秀利說,在最有理性的狀態下,能夠不斷創新高的大型股,不正意味著是最好的公司嗎?這不就是投資人應該要選擇的標的嗎?

「投資與購物是不同邏輯。」企業在徵人才的時候,通常會選擇在校分數高的學生,因為他們是績優生,所以企業錄用他們是一種人才上的投資;而購買商品的時候,一般人會盡量尋找相對便宜的價格,因為 CP 值比較划算。李秀利透過巧妙比喻點出,台灣投資人有習慣性用購物的行為模式,看待投資行為,以為創新高就是太貴了,低價股就是相對便宜的錯誤投資邏輯。在最低迷的成交量下,今年是百元高價股最多的一年,意味著今年台股成績好的學生最多的一次,在這麼好的狀態下,投資人還不放膽去買百元股!

(本文由 財訊 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