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半導體海外購併雷大雨小,美日韓嚴密防堵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7 年 08 月 05 日 0:00 | 分類 中國觀察 , 晶片 , 處理器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中國半導體海外購併雷大雨小,美日韓嚴密防堵


在中國大舉宣布收購海外半導體企業的 2015 年,總計提出海外半導體購併金額高達 430 億美元;但最後實際交易只有 52 億美元,主因就是監管機構嚴審,其中美國政府擋下的案子最多。

其實,台灣成為中國許多半導體廠的技術來源,早就是不爭的事實,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各國對中國崛起忌憚三分,美、日、韓等先進國都對技術外流至中國非常敏感,因此也產生各種防堵措施。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各國都在阻止中國進行海外購併。根據統計,在中國大舉宣布收購海外半導體企業的 2015 年,總計提出海外半導體購併金額高達 430 億美元;但最後實際交易只有 52 億美元,主因就是監管機構嚴審,其中美國政府擋下的案子最多。因此,在中國猛攻搶標後,最後只買到美商豪威(OmniVision)與矽成兩家公司,其他都以失敗收場。而矽成是台灣留美學生李學勉、韓光宇創立;至於豪威創辦人洪筱英與吳日正分別來自上海與台灣,基本上都是華人、台灣人為營運主體的公司,並非美系半導體公司。

不過,即使台灣人如今被中企重用,但未來中國本地人才勢必全面接手。以中國晶圓代工廠中芯為例,過去主要團隊以台灣人才為主,前三任執行長張汝京、王寧國、邱慈雲都來自台灣,但經過 17 年培養,中國本地人才已茁壯,5 月初中芯發布新執行長人選,就是本土出身的趙海軍。

一位與中芯業務往來多年的台灣 IC 設計公司總經理說,邱慈雲任職執行長期間,連續 5 年獲利,雖然獲利不多,但經營績效是 3 位執行長中最好的。如今邱慈雲被換掉,可能有兩大原因,「一方面因為他是台灣人,二方面則是 28 奈米製程技術較原先預估晚了一年。」

(本文由 財訊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