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雙首長制,張忠謀「最後貢獻」能成為典範?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7 年 10 月 08 日 12:00 | 分類 晶片 , 職場 , 財經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台積電雙首長制,張忠謀「最後貢獻」能成為典範?


張忠謀宣布,確定明年 6 月退休,並由魏哲家出任「總裁」、劉德音出任「董事長」。「雙首長平行領導」的布局,被視為是張忠謀對台積電的「最後貢獻」──屆時若接班順利,這樣的模式能不能一解企業長期頭痛的接班問題,將是一大看點。

打從 2013 年,張忠謀宣布劉德音、魏哲家升任共同執行長。業界便一直在觀察、猜測,究竟最後誰會脫穎而出,成為這家全球第 29 大企業的真正接班人。

這個比賽,終於告一段落。

10 月 2 日下午,台積電在總部舉行記者會,張忠謀宣布,明年 6 月上旬股東大會後退休。他不續任董事,也不參與任何經營管理相關工作。

屆時,台積電將採取「雙首長平行領導」制,現在兩位共同執行長之一的劉德音將擔任董事長,魏哲家則擔任總裁。

董事長和總裁如何分工?張忠謀說明,劉德音將領導董事會,做為台積電對外的最高代表,以及決策的最後把關者;總裁魏哲家則是在董事會的原則下,負責策略經營。公司對總裁報告,而總裁對董事長及董事會報告。

「總裁」這名稱令人有點疑惑。因為美國有些科技企業的二把手,位居 CEO(執行長)之下的「President」,一般也譯為「總裁」。

不過,台積電的英文新聞稿,寫明魏哲家接任「Chief Executive Officer」,也就是台灣習慣翻譯的「執行長」。

台積電發言人孫又文解釋,因為張忠謀不喜歡「執行長」這個譯名,所以稱為「總裁」(註:更早曾有一段時間,例如,蔡力行在任的時候,稱為「總執行長」)。

魏哲家出線,業績是最大關鍵

在業界眼裡,這個譯成「總裁」的「CEO」,8 個月後,將是台灣半導體業最有實權的人。

「我覺得挺意外的,魏哲家拿到的比我想像的多,」一位外資分析師則表示。

過去,外界較多人看好劉德音出線,拿下董事長兼執行長。

直到去年上半年,張忠謀指派魏哲家接任台灣半導體協會理事長。儘管張忠謀、蔡力行都擔任過這職位,仍有業者一口咬定,那暗示劉德音將接班,因為這類聯誼性質的職務應該給「比較不忙的那一個」。

一位與兩人都熟識的台積電客戶主管一看到新聞,便興奮地說「這樣的安排很高明」。他表示,讓深思熟慮、公司治理要求嚴謹的劉德音鎮守董事會,讓業務能力強、決策果斷的魏哲家掌管台積電日常業務,是天作之合。

「他們兩位有很強的互補作用,一加一大於二,」張忠謀也這樣說。

事實上,這位 IC 設計公司資深主管早在去年便告訴《天下》記者,台積電最後的接班順位,可能會讓大家跌破眼鏡。

最直接的理由是,業績。

張忠謀在記者會提到,從 2013 年兩位擔任共同執行長開始,他就把「執行長最重要的責任之一,就是跟客戶高層聯絡的責任,就把這責任交給他們了。」

這當然是個試煉。張忠謀也提到,客戶公平分配,魏哲家負責「A、B、C、D、E」英文字母開頭的客戶,劉德音則負責「F、G、H、I、J」,再依次輪替下去。

台積電近幾年最關鍵的兩大客戶,目前營收佔比超過 20% 的蘋果,由魏哲家負責,高通則由劉德音負責。為人海派的魏哲家,把蘋果伺候得服服貼貼;但風格較冷硬的劉德音,卻讓高通琵琶別抱,轉向三星。

2016 年 10 月《天下》曾報導這段過程。台積電成功搶下蘋果全數 A10 處理器訂單後,產能即將唱空城計的三星,轉而祭出優惠價格拉攏高通。

於是,高通要求台積電也給一個大折扣。張忠謀親自出馬談判,但高通執行長莫倫科夫毫不退讓。張忠謀一氣之下,先飛回台灣。劉德音留在高通總部談了一個折衷方案,帶回台灣,但張忠謀最後還是否決了。

結果,高通 14、10 奈米製程產品,全數移到三星生產。

根據摩根大通證券評估,在 2014 年,高通是佔台積電營收 20% 的第一大客戶,今年則驟降到 4%。

雖然最後是張忠謀決定不降價,但論起功過,劉德音不夠圓滑的業務手腕,眾人也看在眼裡。

至於魏哲家負責的蘋果,由於新機處理器全由台積獨家代工。高盛預期,今年下半年蘋果佔台積營收比重超過 20%,成為最新的第一大客戶。

劉德音會是「管事的董事長」?

張忠謀在記者會清楚界定,未來,總裁魏哲家將在「董事會的指導原則之下,領導經營這個公司,無論是戰略上、戰術上,以及營運上。」從字面上分析,可說是大權一把抓。

也因此,劉德音接任董事長之後,能對公司有多大影響力,成為眾所矚目的焦點。

一位外資分析師認為,劉德音未必會像西方企業的董事長,只扮演在董事會督導公司的主席角色。「依照台灣的公司法,董事長權力比西方大,」他說。

例如,張忠謀現在也只掛台積電董事長,但他曾強調,依據中華民國公司法,董事長代表公司,他是個「管事的」董事長。因此,張忠謀不但常出現在法說會高談闊論,目前台積電的財務、人事、法務仍歸張忠謀管。

但張忠謀畢竟是創辦人,劉德音未來擔任的台積董事長,還能有此威望嗎?

有幾個觀察指標。一位台積電前主管指出,張忠謀在記者會的談話藏有伏筆,包括強調劉德音是個「全時的」(full-time)董事長,以及「要非常熟悉公司裡面的工作」,「都為 Mark(劉德音)留了一些空間」。

另一個觀察指標,是其他一級主管的動向。張忠謀曾說接班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團隊,過去 5 年他打造一個堅實的組織決策系統,但像台積電這類大型企業接班,向來會掀起一波主管退休、換新血的連鎖反應。

老臣退不退、新血又是誰,都是觀察重點

張忠謀在記者會也承認,高階主管「有 1、2 位本來就預備要明年退休」。根據台積電 2016 年年報,年薪超過 1 億元的主管,除了兩個共同執行長,另外 3 個分別是財務長何麗梅、資訊技術資深副總經理暨資訊長左大川,以及研發資深副總羅唯仁等三大重臣。

其中,除了何麗梅年紀略輕,左大川與羅唯仁都已逼近台積電主管的退休年限──67 歲(經董事會同意可延後)。身為蔡力行大學同學的左大川,被點名最可能是這張忠謀口中那「1、2 位」的一員。「他已經說要退休說很久了,」一位同業指出。

另一個逼近退休年限的,是張忠謀也相當器重的「大內總管」、企業規劃組織副總經理孫中平。

「他們會不會退?下一批上來的是誰的人馬?」熟知台積電內情的業者說,未來需要繼續觀察經營團隊的磨合與運作效能。

而一向以經營管理著稱的張忠謀表示,「雙首長制是他對台積電的最後貢獻。」如果接班順利、甚至能青出於藍,可以作為許多台灣企業傳承的參考指標。

(本文由 天下雜誌 授權轉載;首圖左起為魏哲家、張忠謀、劉德音。)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