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港資繞道結盟,台廠的生機與危機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8 年 01 月 28 日 0:00 | 分類 中國觀察 , 晶片 , 財經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中港資繞道結盟,台廠的生機與危機


從矽品、南茂、頎邦等封測廠,引進紫光、京東方等中資入股,到新鉅科、淳安、宣德、美律等電子零組件廠,選擇香港上市公司私募或交叉持股,驗證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2017 年 11 月 24 日,中國商務部宣布,有條件通過日月光收購矽品案,這件已獲歐、美、日等國審核通過、也是全球半導體封測業最大型合併案,終於在 2 年 3 個月的審核後,取得中國政府同意過關。同一天,矽品也公告,將出售旗下矽品蘇州廠的三成股權給中國清華紫光集團,總交易金額 10.26 億元人民幣(約 46.45 億元台幣)。

兩件大事在同一天發生,不免引起市場揣測,是否中國政府的有條件通過,也包括矽品必須出售子公司股權給中方?雖然日月光與矽品否認傳聞,但更多半導體同業預期,接下來日月光很可能也會讓步,不排除有類似股權出售的動作。

紫光參股矽品、南茂子公司
京東方結盟頎邦  垂直整合

在兩岸電子業的競賽中,中國步步進逼的態勢沒有減緩,過去一年更進入一個全新的階段。不論是政府明令禁止中資投資的半導體業,或是其他需要審核的電子零組件業,最新一輪的動作就是中、港資企業繞道而行,以投資台商在中國子公司的模式,與台商進行技術與市場結盟,這種看似只在子公司層次上的合作,卻同樣收到與台商母公司策略聯盟的效果。

此次矽品宣布紫光入股矽品蘇州,就是繞道而行的例子。3 年前,紫光董事長趙偉國高調來台,當時形容自己「動作很快,像一隻餓虎」的他,放話要購併 IC 設計龍頭聯發科,還點名參股 3 家封測大廠力成、南茂與矽品,後來因為政策阻擋而破局;如今,紫光集團不僅入股矽品蘇州,2017 年 3 月也斥資 7,200 萬美元,收購南茂上海子公司宏茂微電子約 55% 股權。換句話說,當年被視為「大膽狂徒」的趙偉國,如今迂迴達成當年參股台灣半導體大廠的願望。

不僅如此,在紫光入股矽品蘇州後,另一家具指標性的半導體封測及材料大廠頎邦,也迎來中國最具面板江湖地位的結盟夥伴。2017 年 12 月中,頎邦宣布引進中國面板龍頭京東方與安徽合肥地方政府基金,接手包括奇景光電手中的頎邦中國子公司頎中(蘇州)15% 股權,之後又吃下頎邦的 53.69% 股權,其中頎邦取得資金 1.66 億美元(約 50 億元台幣)。

京東方近年積極擴充產能,不僅站穩中國最大面板廠,10.5 代線更提前於 2017 年 12 月量產,全球面板市占率也擊敗南韓 LGD(樂金顯示),躍升龍頭地位。頎邦與位居合肥的京東方結盟,目的就是打入中國面板生態鏈,目前力晶在合肥的 12 吋晶圓廠投入 LCD(液晶顯示器)驅動 IC 代工,頎邦則主導後段 IC 的封測及 COF(薄膜覆晶封裝)基板。此外,頎邦也決定,另外再與合肥地方政府基金及京東方合資成立 COF 基板廠,並將 5 年前購併日本三井金屬的技術移轉至新公司。

聯發科無奈被政策法令卡關
中小型 IC 設計台面下運作

矽品、南茂與頎邦等國內封測廠,選擇與紫光、京東方等大廠合作,當然是著眼於未來龐大的業務發展機會,這是在商言商的合作判斷;而背後關鍵力量,則是中國資金充沛,到處尋找收購對象,在眾多歐、美收購案被打回票之際,台商成為目前中國最想爭取的對象,尤其是人才、經驗都豐沛的台灣 IC 設計業,更是頭號標的。

談到台灣 IC 設計業,龍頭聯發科近來動作也備受矚目。過去 2  年,由於中國積極發展半導體業,從政府支持的大基金,到各地方政府的邀約不斷,不論是參股合作或合資聯盟,計畫多如過江之鯽。但受限於台灣政府對 IC 設計業的多重限制,聯發科只能一一回絕,自然也推掉了許多在中國擴大發展的機會。

聯發科是台灣最大 IC 設計公司,一舉一動都要接受媒體與立委的檢驗,因此,即使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不滿意政府強加 IC 設計業的限制,但也只能遵守規範。過去 2 年,聯發科選擇出售旗下的中國子公司傑發與匯頂,分別賣給四維圖新及中國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2 家子公司處分後,不僅獲利大豐收,也充實未來投資的銀彈。

匯頂是目前中國掛牌的 IC 設計業龍頭,也是早年聯發科投資培養出來的中國 IC 設計團隊,聯發科出脫匯頂 6.27% 股權後,還持有 15.91%,仍是匯頂第一大股東。

聯發科公司規模大,任何動作都被放大處理。相對來看,台灣許多中小型 IC 設計公司,近來面對競爭,加上中國有許多資金想和台商合作,很多老闆其實想找機會賣公司,只因政策不允許,只能在台面下進行。當然,IC 設計公司資產、人員都很精簡,要進行切割與重組並不困難,與陸資合作成立公司,或是整組團隊過去再取得境外股權,都是可以運作的模式。

近來市場就傳出,在美國掛牌的台商公司慧榮(SMI),是僅次於群聯的記憶體控制晶片公司,由於過去主力客戶韓商海力士已陸續將產品收回自產,慧榮考慮將總部移至香港,規避台灣政府不准中資收購台灣 IC 設計業的規定。不過慧榮嚴正否認傳言。

另外,在晶圓代工領域,台積電赴江蘇南京設廠,由台積電百分之百持股;但赴安徽合肥投資的力晶,以及在福建廈門投資的聯電,都採取與當地政府基金合資的模式,雖然與其他公司出售中國子公司股權不同,但同樣都用技術換取中國資金與市場。

力晶、聯電用技術換取市場
新鉅科、淳安私募引進港資

除了半導體企業外,台灣不少電子零組件廠,由於沒有政策嚴格禁止,因此採用私募方式,引進香港上市公司成為大股東,例如引進丘鈦科技的新鉅科、引進敏實集團的淳安,還有引進立訊的宣德等。

在這些私募合作案中,香港合作方都有供應鏈優勢,例如丘鈦已打入中國手機供應鏈,新鉅科的光學鏡頭及影像等產品將打入供應商;敏實長期布局中國汽車零件市場,淳安借力切入車用鏡頭影像市場;立訊在零組件的版圖已從連接線、連接器、聲學、軟板等,再跨入光學和組裝;宣德也將成為立訊在連接器和聲學領域的合作夥伴。由於找到結盟對象讓商機變大,新鉅科、淳安、宣德等公司股價,在宣布合作後都明顯大漲。

(全文未完;本文由 財訊 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