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數據造假被抓包?工企利潤兜不攏,遭疑官員動手腳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8 年 08 月 29 日 16:50 | 分類 中國觀察 , 財經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中國數據造假被抓包?工企利潤兜不攏,遭疑官員動手腳


中國經濟數據的真實性向來是外界爭辯焦點。近來數據走鐘的情況更嚴重,批評者高呼官員暗中美化數據,好取悅高層。

南華早報報導,中國國家統計局(NBS)週一(8/27)公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利潤,「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是指營收達人民幣 2,000 億元的公司。官方說工業企業的利潤出現年增,但是實際比對去年同期數字,卻發現利潤下滑,此種異常極為罕見,引發質疑。

實際怎麼一回事?統計局報告稱,2018 年 7 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利潤總額為人民幣 5,151.2 億元,年增 16.2%。奇怪的是,去年報告顯示,2017 年 7 月工業企業的利潤總額為人民幣 6,126.7 億元,如果比對這兩個數字,工業企業利潤應該年減 15.92%,而非官方公布的年增 16.2%。

統計局在備註解釋,7 月報告只比對了兩年都獲得取樣的企業。統計局會定期調整取樣的企業家數,新增利潤超過人民幣 2,000 億元的公司,剔除利潤跌破 2,000 億元的公司。只比對兩年都獲取樣企業的做法,遭部分觀察家嗤之以鼻,直呼根本是「中國特色」的計算法,其他國家不會採用。Natixis 中國經濟學家 Xu Jianwei 解釋問題所在,他說如果經濟處於上升循環,新企業會加入取樣行列,不納入這些公司,可能會低估成長情況。

但是也有人替統計局喊冤,指稱地方政府為了爭取更多中央援助,數據嚴重灌水,統計局剔除以往的虛假數字,才出現兩年數字兜不攏的怪象。南華早報估算,去年浮報工業企業利潤超過 30% 的省份包括天津、河北、內蒙古、吉林、江西、山東、廣西。

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教授 Carsten Holz 表示,獨裁體制下,統計官員有誘因公布能取悅政府的數據。據此制定的經濟政策必定有所不足,結果不會讓政府滿意。

(本文由 MoneyDJ新聞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pixabay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