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最熱門金融服務商 Robinhood IPO 在即:是平民代表,還是「華爾街代言人」?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1 年 03 月 05 日 8:15 | 分類 app , Fintech , 證券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美國最熱門金融服務商 Robinhood IPO 在即:是平民代表,還是「華爾街代言人」?


今年初的國際市場,有位「羅賓漢」出盡風頭。成立近十年的線上股票交易平台 Robinhood,近日傳出 IPO 消息,最快將於 3 月上市,當前估值超過 200 億美元。

在疫情影響下,Robinhood 意外出現用戶規模暴漲;不久前散戶「圍毆」對沖基金大戰,Robinhood 造成的話題熱度毫不輸給多空雙方。同時,這家金融服務商受到的指責也與日俱增,遭馬斯克質疑,還與巴菲特的「黃金搭檔」查理‧蒙格隔空互槓,更被美國國會猛烈拷問。

在英國民間傳說,羅賓漢是一位劫富濟貧、行俠仗義的英雄人物──同名同姓的羅賓漢公司,誕生之初也有些「劫富濟貧」的意味。但如今,Robinhood 的「草根」光芒似乎大不如前,反被控訴與華爾街精英「勾結」,GameStop 一役之後,落入左右為難的境地。

身處輿論風暴的「羅賓漢」,還能依舊瀟灑自如,保持大俠風範嗎?

「羅賓漢」的誕生

2011 年,「占領華爾街」運動在美國爆發。當時,華爾街剛因為自身不負責任的行為而釀成國際金融危機。在危機過後,華爾街的大型銀行不僅沒有「深刻反省」,反而向消費者收取更高的帳戶費用,轉嫁金融監管改革法給銀行帶來的成本負擔。

▲ 參與「占領華爾街」運動在華爾街抗議的人群(Source:Mrwho00tm, CC BY-SA 3.0, via Wikimedia Commons)

人們忍無可忍,千餘名示威者齊聚華盛頓,隨後抗議活動很快席捲全美,美國 120 多個城市被「占領」,全球多個發達國家舉行「占領活動」。

弗拉基米爾‧特納夫(Vladimir Tenev)和拜朱‧巴特(Baiju Bhatt)正是在這樣背景下,開始思考並創立 Robinhood。他們曾為對沖基金開發交易軟體,對如何用技術創建金融服務平台有著豐富的經驗。

他們清楚,投資者透過券商平台進行交易,就要為每筆交易繳納不菲的佣金,這是普通投資者進入股市最大的障礙。兩位老友想出一款零費率、無投資起步價、介面操作便捷的股票交易平台。

最具顛覆性的創新是 Robinhood 沒有交易佣金,沒有最低帳戶餘額限制。換言之,只要你有一部手機,即使只有 100 美元,也可以輕鬆炒股。「零門檻」策略對美國年輕人的吸引力可見一斑:2019 年秋天,Robinhood 擁有 600 萬用戶;到了 2020 年底,飆漲到 1,300 萬。

疫情期間「爆紅」,千禧一代湧入

2020 年是美國金融市場頗瘋狂的一年。隨著疫情等多重因素的影響,2020 年 3 月 9 日道瓊斯指數狂瀉 2,000 多點,美股觸發熔斷。89 歲高齡的巴菲特驚呼:「這是我第一次經歷熔斷。」

然而巴菲特還是「太年輕」,僅半個月裡,全球股民便見證美國股市四次熔斷,而美國幾百年歷史一共只發生五次。

由於疫情期間本就不能出門消費,加上美股的劇烈波動,政府的刺激計畫,年輕的散戶投資者爆發巨大熱情,縱身躍入股市,成了積極的短線交易者和期權參與者。

高盛報告顯示,2020 年美國散戶青睞的股票組合已經飆升了 50% 以上,比對沖基金的回報率高了幾乎一倍。因此 Robinhood 跟其他同行如 TD Ameritrade、嘉信理財(Charles Schwab)和 E-Trade 等,客戶帳戶去年均實現創紀錄的增長。

Robinhood 的飆升,相比之下更瘋狂。他們曾經披露一項數字:2020 年 6 月,Robinhood 日均收入交易量(DART)達 430 萬筆,超過所有上市經紀商。

除股票業務外,數位貨幣交易業務也推動 Robinhood 在年輕投資者群體爆紅。隨著 2020 年大量機構入場數位貨幣,比特幣等加密貨幣隨之暴漲,這也讓 Robinhood「大賺特賺」。

2020 年,Robinhood 每個月新增的數位貨幣交易用戶僅 20 萬人。到了 2021 年前兩個月,數位貨幣交易業務增加 600 萬投資用戶(平均每個月新增 300 萬人)──從 20 萬到 300 萬,月均新增用戶整整提高 15 倍。

大量美國年輕投資者跑步入場,Robinhood 成了美國最紅的散戶交易平台。去年 9 月底,Robinhood 順勢完成 6.6 億美元的 G 輪融資,風頭一時無兩。

遭遇馬斯克等多方勢力「炮轟」

股市歷史上,散戶總是「弱勢」方,但 2021 年初,大量散戶借助社群網站的力量,改變局面成功聯合,對抗甚至「暴打」對沖基金。

散戶在社群網站 Reddit 平台互相鼓勵加倉 GameStop,這支遊戲零售商股票的價格短短兩週內飆漲 1,000%。散戶集體行動讓看空 GameStop 的對沖基金損失慘重,也引起券商注意。

2021 年 1 月 28 日,Robinhood 和其他幾家券商開始限制 GameStop 的股票交易,GameStop 的股價立馬暴跌。Robinhood 舉動讓散戶投資者「憤怒不已」,也引起軒然大波。部分人士指責羅賓漢非法操縱市場。

美國眾議員、金融服務委員會成員亞歷山大‧奧卡西奧‧科爾特斯在 Twitter 說:「這不可接受。我們現在需要更了解 Robinhood 的決定,他們憑什麼阻止散戶購買股票,而對沖基金卻可以自由交易股票。」

越來越多公眾人物表達相似立場。全球首富、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便是其中之一,他在 Twitter 寫到:「Gamestonk!!」

stonk 是故意拼錯 stock,有猛烈砲擊的意思,是美國網友的特殊表達方式。這條推文繼續推高 GameStop 的股價,接下來一天中,漲幅高達 157%。

巴菲特的老搭檔、97 歲的查理‧蒙格也表示,人們不應該相信在 Robinhood 交易股票免費,這種炒股 App 是「骯髒的賺錢方式」。蒙格直言,應當制止 Robinhood 這種免佣金交易策略,這會引來大量把股市當賭博的散戶投資者,製造 GameStop 這種交易狂潮。

隨著輿論不斷擴大升級,美國國會表示將與 2021 年 2 月 18 日舉辦聽證會,以查明 Robinhood 是否操縱股票市場。但目前來看,參會方「各執一詞」,聽證會官員也形成正反兩派,未能對形成共識。

背後另有隱情

這件事情一波三折。手無寸鐵的散戶暴打華爾街精英,股票翻了 10 倍,成就一場散戶對抗華爾街、平民抱團戰勝精英的「經典案例」。可沒過幾天,散戶昔日的朋友 Robinhood 卻「臨陣倒戈」,股票暴跌,導致散戶損失慘重。

然後,散戶和馬斯克、查理‧蒙格等公眾人物一起炮轟 Robinhood,股票再次上揚,表示很冤枉,自己沒有和華爾街精英勾結。

事件的真相,到底是什麼?

在最近很紅的語音社群平台 Clubhouse,馬斯克就暫停 GameStop 股票交易事件,質問 Robinhood CEO 特納夫。「上週發生了什麼事?為什麼人們不能在 Robinhood 購買 GameStop 股票?要求一個答案!」

特納夫解釋,那時某些「股票」出現「空前高的交易量」,很多人進入 Robinhood 買入股票。同時間,Robinhood 收到美國國家證券清算公司(NSCC)約 30 億美元的存款要求文件。

他稱,身為同時具備清算經紀能力的公司,「我們必須基於某些因素向 NSCC上繳資金,NSCC 的要求比通常情況多一個等級。而 Robinhood 當時只有約 20 億美元儲備金。」

美國國家證券清算公司施加的壓力,使 Robinhood 只能同意管理風險並限制某些股票交易。「妥協」後,監管機構同意將要求存款的規模降至 7 億美元。

特納夫表示,「我們知道這對客戶來說不好。Robinhood 代表股票民主化,但這種情況下,我們別無選擇,必須符合監管要求。」

監管機構也有合理理由,他解釋,「公平地說,系統有額外風險,所以 NSCC 提出更高要求並不是完全不合理。很多其他券商也會有同樣情況,其他券商也限制股票交易。」

馬斯克問,Robinhood 是否「出賣客戶」?

特納夫沒有正面回答,只表示平台將會「開放股票限制」。他頗為無奈地表示他們只是「金融系統的參與者」,而金融系統是「由多方組成的複雜網路」。

創始人大概從來沒想過,Robinhood 竟然會成為傳統華爾街機構和個人投資者決戰的戰場。

(Source:pixabay

Robinhood 們能否繼續「平民」?

隨著 AI、區塊鏈等科技發展,支付、貸款、投資理財等許多領域正發生激烈的技術變革,Robinhood 等「平民化」金融工具愈發頻繁出現,深刻改變傳統金融市場。就像 Robinhood 的零佣金政策,讓更多人擁有金融權利同時,也讓曾經的金融機構和傳統的交易方式「無路可走」。

2019 年 9 月,Charles Schwab、TDAmeritrade 和 E-Trade 等大型券商不得不向 Robinhood 代表的券商新勢力低頭,將佣金下調到 0 美元。隨著這收入來源消失,經紀類股票價格暴跌,一些傳統券商難以經營,TD Ameritrade 最終委身於嘉信,E-Trade 則投入摩根士丹利的懷抱。

又如 Green Dot、Affirm 這種金融科技新創,試圖打破原有門檻,讓更多被傳統機構擋在門外的人也能獲得支票帳戶、預付借記卡之類的金融服務。可預見的是,新興金融工具和 Robinhood 異曲同工,正以更低成本、更高效率的形式服務更廣大的群體。

但這群新勢力同時也面臨更嚴格的審查,更複雜的資本博弈,也不得不時刻取捨「平民化」程度。

Robinhood 的故事,或許也將在後繼者身上重演。

(本文由 雷鋒網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Robinhood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