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零後」不可不知違約交割!小心信用破產面臨法律責任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2 年 07 月 14 日 7:30 | 分類 Fintech , 科技生活 , 證券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韭零後」不可不知違約交割!小心信用破產面臨法律責任


受到升息、通膨影響,台股今年以來歷經劇烈波動,證交所 7 月 11 日公告,台股違約交割達 7 億元,創歷史新高,震驚台股投資市場,隨後金管會證實,其中 6.6 億元來自同一家券商的同一個投資人,買賣合計金額達 6.6 億元,到底違約交割是什麼?又會有什麼樣的後果?本篇整理「韭零後」務必要清楚的股市交易規則。

台股實施 T+2 交易制度,7 月 11 日公告的違約交割,實際來自 7 月 7 日的交易數據,當日台股盤中最低觸及 13,951.81 點,終場收在 14,336.27 點,震盪將近 400 點,金管會證期局副局長高晶萍證實,總計有六家券商申報違約交割 7 億元,其中 6.6 億元來自同一家券商的同一個投資人,買賣合計金額 6.6 億元,買賣互抵後剩 600 萬元。

▲ T+0 流程。(Source:富邦證券)

違約交割是什麼?

首先所謂的「交割」,主要是股票交易市場中的手續,代表一手交錢、一手交股票的意思,投資人買賣成交當日稱為「T日」,投資人不需要立即向券商支付款項,而是在成交日的 2 天後扣款,也就是所謂的「T+2」,而這個扣款就稱為交割手續。

再來是所謂的「T+0」,從今年 5 月起正式上路,但並非買股當日扣款的意思,而是賣股當日就可以拿到款項,有利於投資人活用資金,屬於「應收在途交割款債權」,代表投資人賣股當日,向券商申請不限用途款項借貸,所以必須支付利息費用。

最後是所謂的「違約交割」,代表「T+2」當日早上 10 點前,券商向投資人帳戶扣款失敗,導致股票已成交,卻沒有收到交易款項,而這樣的情形通常以當沖客違約的比例最高,特別容易發生在股票市場劇烈波動,投資人發現大賠後,不願意交割支付款項。

▲ 違約交割小心面臨法律責任。(Source:pixabay

違約交割的後果?

通常「T+2」當日早上 10 點扣款前,券商營業員發現投資人帳戶餘額不足,便會在當日早上 9 點開始通知,但到 10 點若仍未入帳,那券商就會呈報「違約交割」,而投資人帳戶會被立即凍結,券商可直接將投資人違約的股票賣出,以償還違約債務和費用,虧損的部分則仍會向投資人追討。

「信用破產」是必然的後果,當投資人有違約交割的紀錄,券商將會通報聯徵中心,從此有著「信用不良」的紀錄,代表以後在台灣無法開立證券帳戶、申辦信用卡、向銀行貸款,而且券商法務會向法院申請執行扣押名下財產,或是扣押每月部分薪資,分期攤還違約交割金額,直到清償債務。

「法律責任」是可能的後果,其中民事責任方面,券商可以向投資人收取違約金,最高可收取成交金額的 7%,而刑事責任方面,根據《證券交易法》第 155 條規定,違約交割情節嚴重,影響市場秩序者,可能面臨 3 年以上至 10 年以下的刑事責任,得併科 1,000 萬以上至 2 億以下的罰金。

證交所提醒投資人,一旦發生違約交割,必會影響日後在證券市場的開戶交易,並須負擔法律責任,更對個人信用產生負面評價,建議投資人應審慎評估投資狀況,並隨時留意交易紀錄及資金運用情形,避免無法履行交割義務,以保護自身投資權益。

(首圖來源:Unsplash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