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能減碳,是節費還是節能?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2 年 08 月 08 日 7:30 | 分類 能源科技 , 財經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節能減碳,是節費還是節能?


人常說要節能減碳,或是隨手關燈,其實「電」的產生方式與水資源不同,特斯拉的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曾提出要用大量的太陽能板的「屋頂」搭配超級電池,試圖讓每戶人家都能成為自給自足的發電單位,而近年來礦產與電動車用的電池原料稀缺,也紛紛出現搶礦的現象。想了這麼多替代能源的方法,我們現在還是有個科技瓶頸,水資源可以蓋水庫儲存,而電能卻只能透過尖峰離峰的發電方式做調節,截至目前為止,我們還是無法大量儲存「電能」。因此,使用電的波段控制跟發電量,才是目前用電的首要目標,換句話說,台灣並不缺發電機組,缺的是控管電能的方式與策略。

政府提出2050年達到淨零碳排的轉型遠程目標,許多替代能源持續推動──離岸型的風力發電、地熱發電的商業發展、於現存的福德坑垃圾掩埋場轉型成太陽能電場等。但回到「用電」,我們可能要轉換思考:關燈關冷氣是在節省你家的電費,而不是節省電能的時段耗損。

這裡並不是鼓勵說持續開冷氣或不做任何節能,而是整體電力分配與產能的思維,就像個溪流一般,我們只撈取足夠的量來使用,如果每個人撈取的更少,溪流便不用增加水流量,也比較不會乾涸。電力就要在調配與使用上雙管齊下,才能達到有效使用。

建議大家觀察一下台電提供的用電曲線圖,你會發現,大約凌晨3時至6時是離峰時間,用電量是有餘裕的,因此半夜睡覺開冷氣,對於電力供應負擔不大,反倒是中午時段或是傍晚時段,用電曲線便會節節攀升,再加上夏季電價,大家收到水電費帳單時才會覺得「怎麼又漲價了」。其實能源生產的成本並不便宜,而看到再生能源與購入電價,這才發現我們的電費收取其實並不貴。

▲ 各種發電方式之發電成本。(Source:台電

回到用電習慣與觀念,在發電與用電之間不再是電廠跟個人使用的關係而已;我們應該思考的是,配置不同的發電型態,維持產能穩定,選擇有效率的使用方式,而不是只要一跳電,就跑出來大喊「台灣缺電、我們應該蓋更多的電廠,甚至試圖讓核電廠恢復運轉」。替換發電機組,從燃煤到天然氣、增加再生能源的發電量比例,而這也牽涉到新的電廠建置與選址的問題。不可諱言的,再生能源依然有產生污染的可能性,例如風力發電機的運轉低頻聲、太陽能板製造過程中使用的電鍍溶劑,太陽能板回收仍然是個棘手的問題

能源將會是未來最嚴重的問題,連日來動輒突破攝氏36、37度的高溫,電力分配跟使用將會更嚴苛,而前日說要調整電價也是勢在必行,民眾要考量的不只是那張水電費繳費單,而是整個發電是否用在合適的階段與配比,聰明用電、去做區段的增減,而不是要求更多的發電量、去填補某個用電高峰,那不管蓋幾座電廠都不夠用。

(首圖來源:shutterstock)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