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會議員應避免成為中國經濟脅迫的工具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3 年 12 月 12 日 8:05 | 分類 財經 , 金融政策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國會議員應避免成為中國經濟脅迫的工具


在野黨國會議員 11 日提案要求刪除陸委會補助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4,500 萬元的預算,由於提案的國會議員剛好也是金門出身的國會議員,因而引起許多輿論的關注。

審查預算本來就是國會議員的重要的職責,一方面確保納稅人的錢可以被合理使用,二方面也可以藉由監督機制可以提高行政部門對於預算的執行力。當然,台灣也出現過朝野國會議員不僅未盡職責監督,還要求政府普發現金的不合理現象,這也讓大家認為這樣的做法流於民粹,並非法治國家該有的現象。因此,國會議員若了解稅收的來源以及預算的執行目的,應可以減少預算被不合理刪除或增加的現象。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過去扮演台灣與中國溝通的橋梁,此次國會議員要求刪除的主要原因包含海基會邀請台商赴金門參訪以及希望該會可以協助金門的經濟發展和兩岸的交流以及開放小三通,但是,這樣的做法是否合理,值得進一步討論。

地方經濟發展應考量更多面向

首先,就發展金門經濟而言,無論任何國家的廠商或商會幹部在金門舉辦活動,對金門的經濟應該都是只有好處沒有壞處。更重要的是,海基會也指出台商在這次的參訪活動在貢獻不少的消費在金門酒廠,這對於身為金門縣政府重要收入來源的金酒公司與金門經濟應該都是不小的幫助。這是因為,藉由增加對地方重要產業的消費,來提高縣府的收入,進而增加對當地居民的福利,應該是地方民意代表該支持的。若因此而刪除預算,一來會導致金門地方收入降低,二來也讓人擔心中國對於台商的經濟脅迫是否變成對於金門地方的經濟脅迫。

其次,就開放觀光客而言,中國發言人朱鳳蓮目前仍明確表示中國不會開放中國觀光客來台灣,但是,我國交通部已規劃在明年要開放台灣團客到中國旅遊,在開放不對等的情況下,台灣政府並未因此而禁止台灣旅客到中國旅遊。相反的,中國政府將其國人的海外旅遊轉化成對他國經濟脅迫的工具,這樣的做法在過去也已受到七大工業國組織的批評,歐盟也為此通過反經濟脅迫措施嚇阻他國可能對於成員國經濟脅迫的行為。

再者,在中國對台灣的經濟脅迫持續加深的情況下,台灣過去有許多倚賴中國觀光客以及農產品輸中的地方縣市,也應該思考如何增加其他國家的客源以及開拓市場。在中國經濟持續衰退以及被國際信用評等機構穆迪(Moody’s)調降評等下,若地方縣市首長或國會議員無法認清中國經濟的現況,即使中國開放其觀光客到台灣,有能力出國消費的中國民眾數目可能也已大不如前。一個具有戰地特色的地方經濟發展應該有更多面向的考量,雖然中國觀光客可能減少,但是中國當地台商到金門投資與旅遊應該可以對金門有不小的助益,且台商數目為數眾多。

最後,若選居所選區的國會議員關心在地的觀光與經濟,更好的做法應該是鼓勵相關單位可以在地方舉辦更多的廠商參訪活動,對地方的經濟只有好處不會有壞處。若台商赴金門旅遊變成中國與台灣國會議員脅迫刪減部會預算的工具,應不符合民眾期待。

(首圖來源:shutterstock)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