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總統川普今天就職,產業專家表示,川普四年執政可能以「美國半導體製造優先」為戰略思維,台積電將加速美國投資先進製程,台灣可與美國和日本等展開雙邊或多邊互利合作;但也有專家憂心,美中科技戰攻防力道將有增無減,對台灣半導體產業和台積電影響可能利弊參半。
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研究總監劉佩真說,川普回任美國總統,預期未來美中科技戰攻防力道將有增無減,對於台灣半導體產業和台積電影響可能利弊參半,一方面有機會接獲轉單效應,另方面需要提防美中新的管制措施,可能使台廠供應鏈訂單受影響。
劉佩真進一步表示,川普未來如果實施全面性關稅,恐會使得供應鏈再度出現短鏈化、零碎化及區域化狀況。台灣半導體業者是否會增加美國投資值得觀察。
長期觀察半導體產業發展的專家分析,美國前總統拜登(Joe Biden)卸任前提出《人工智慧擴散臨時最終規則》,將人工智慧晶片出口分三級管制,並限制「封閉式AI模型權重」出口中國等第三級國家。美國與中國科技戰已演變成AI戰爭,半導體和模型管制只是其中一環。
專家認為,川普未來可能調整國家分級,以及擴大管制範疇,不變的是美中兩大陣營壁壘將更分明,以美國為首的自由世界國家未來會各獻其長、各取所需、各補其短、互蒙其利,各國產業結構可能產生質變。
為達成「美國半導體製造優先」目標,不僅要台積電加速美國投資先進製程技術,半導體設備、材料及化學品等供應鏈廠商也要到美國投資;此外,美國重要的本土半導體大廠英特爾(Intel)也應持續生存。
專家指出,英特爾活著,對台積電與輝達(NVIDIA)都是好事,可降低遭反壟斷調查的風險,同時對台積電和輝達產生刺激的效果。
美國還有半導體生態系不完備、成本過高及人員訓練緩不濟急等問題,專家說,台積電應會與美國政府洽談並取得共識,找到合理化、最佳化「美國優先」的循序漸進方法。
專家表示,隨著台積電等半導體廠紛紛前往投資設廠,半導體製造勢必回流美國。如台積電亞利桑那州投資設立三座晶圓廠,第一廠已開始量產4奈米晶片。聯電也與英特爾(Intel)合作,美國開發和製造12奈米製程平台,2027年生產。
半導體矽晶圓廠環球晶美國子公司GlobalWafers America(GWA)於德州謝爾曼市建置12吋先進製程矽晶圓廠,MEMC LLC(MEMC)在密蘇里州聖彼得斯市設立12吋絕緣層上覆矽(SOI)晶圓產線,皆今年上半量產。
台灣半導體產能占全球比重會降低,據市調機構集邦科技預估,台灣2027年先進製程產能占全球比重可能降至54%,美國比重有機會攀升至21%,台積電貢獻七至八個百分比。
不過,專家認為,台積電資本支出、技術研發及先進製程仍以台灣為重心,不致弱化台灣半導體產業優勢。台積電董事長暨總裁魏哲家在日前法人說明會強調,最先進製程量產必須緊跟研發,一定是台灣先量產。
專家說,台灣若能與美國和日本等展開雙邊或多邊互利合作,促進雙向投資,引進國際廠商來台投資設立研發中心等,應有助強化台灣IC設計業及加速AI模型發展,經濟部和國科會等政府部門會有許多發揮空間。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作者:張建中;首圖來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