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爭亞洲金融中心地位,搶先香港開放 SPAC 上市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1 年 09 月 03 日 14:30 | 分類 國際金融 , 財經 , 金融政策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新加坡爭亞洲金融中心地位,搶先香港開放 SPAC 上市


2020 年,美國掀起以特殊目的併購公司(SPAC)為名義借殼上市的狂潮。據外媒最新報導指出,新加坡交易所 2 日發布 SPAC 上市框架,將允許 SPAC 公司登陸新交所,搶先香港一步,成為亞洲首個開放 SPAC 公司上市的主要金融中心。

《華爾街日報》報導,2020年美國SPAC借殼上市特別火熱,且熱潮延續到2021年,引發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有意介入降溫。不過,就在美國加強審查之際,9月2日,新交所結束為期數月的公開徵詢意見,正式公布SPAC上市規則。

新交所監管公司執行長陳文仁(Tan Boon Gin)在新聞稿中表示:「希望透過推出SPAC制度吸引更多優質公司在新交所上市,為投資者提供更多投資選擇和投資機會。」

今年3月,新交所擬訂SPAC上市規則草案,原要求SPAC公司市值最少須達3億新元,但在徵詢公眾意見後,將市值條件減半至1.5億新元(約1.116億美元),與美國市場標準更加一致。那斯達克交易所(NASDAQ)與紐約證交所(NYSE Group)的SPAC上市市值門檻約在5,000萬至1億美元不等。

Dealogic的數據顯示,目前開放SPAC上市的亞洲國家包含南韓和馬來西亞,但已多年沒有任何一家SPAC掛牌。今年初,香港政府指示香港交易所考慮引入SPAC上市制度,但仍處於研議階段。

外媒先前報導,根據研究公司Coalition Greenwich的數據,在2020年美國SPAC熱潮下,擔任承銷商的投資銀行荷包滿滿,全球12大投行合計營收較2019年激增28%,達到1,940億美元,創下10年前開始調查以來的新高紀錄。

2020年,美國SPAC募資金額高達820億美元,較2019年大增六倍以上,同樣創下歷史新高,成為大型投行在COVID-19疫情期間的重要財源。

然而,SEC新主席詹斯勒(Gary Gensler)2021年4月上任後,對SPAC交易採取較批判的態度,導致美國SPAC熱潮明顯降溫。

SPAC為不具商業營運行為的空殼公司,成立目的是藉由IPO籌集資金,然後尋找合適的目標企業加以併購,幫助該企業上市,從中獲取利潤,被認為是比傳統IPO更精簡的上市管道。

(本文由 MoneyDJ新聞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Flickr/Keith.Fulton CC BY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