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解封後的繁榮,只是假象?為何超過六成中國民眾正在「過度儲蓄」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3 年 03 月 20 日 7:50 | 分類 中國觀察 , 財經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中國解封後的繁榮,只是假象?為何超過六成中國民眾正在「過度儲蓄」


中國兩會邁入後半場,除了習近平已正式連任史無前例的第三任中國國家主席,外界最關注的,還有去年底解除清零後,是否代表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即將強勢回歸,「重開機」?

標普全球商品分析師張京(Jing Zhang,音譯)指出,中國自春節以來,社交相關活動確實迎來強勁的消費反彈。不管是餐飲、電影或旅宿等產業的消費支出都明顯成長。例如,有些熱門餐廳週末的候位數多達2千桌,今年前2個月,寺廟相關景點的售票量則跟去年同期相比大增310%。

然而,矛盾的是,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卸任報告時,喊出今年的GDP成長目標卻僅有5%,為史上最低。

這個數字背後,其實藏有種種挑戰。包含地方財政狀況吃緊、出口疲軟、以及大量儲蓄過剩等,都定調中國今年的經濟復甦之路,將非常坎坷,逆風並沒有因為解封而就此消失。

不看好收入與就業反彈,六成人只想存錢

張京解釋,事實上,即使人潮湧入推升大城市的機票和住宿價格水漲船高,但河南卻有市區公車公司,因為財政補貼不足而停止營運;雖然上海護照申請人數創新高,但停擺在上海和深圳港口的空貨櫃數量,卻因為海外需求低迷,同樣徘徊在歷史高點。

高檔咖啡店看似擠滿了悠閒的消費者,但不看好收入與房市前景的廣大民眾,其實正在勒緊褲帶,導致儲蓄累積過剩。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統計,去年該國家庭存款增至17.9兆人民幣(約新台幣79兆元),幾乎是前一年翻倍;今年1月與同期相比增加的金額幅度,則創單月新高。

相比只有16%城市存戶傾向把錢拿去「多投資」,超過60%人反而偏好「多存錢」。

兩會上,李克強強調今年經濟重點之一,便是「穩定大宗消費,推動生活服務消費恢復」,對執行細節卻語焉不詳。《華爾街日報》指出,由於北京不像各國政府直接發錢刺激經濟,因此如今能否持續提升民眾的消費意願,主要端看「收入成長」和「就業復甦」兩大重點。

就連京東執行長徐雷本月也坦言,中小企業招聘需要一些時間,才能讓消費者信心完全恢復。尤其青年失業率直逼20%,加上受到歐美因升息與通膨導致訂單下滑,工人被裁員風險不斷攀高。

即便中國銀行、建設銀行等國有銀行紛紛祭出優惠貸款專案,如低利貸款、禮物卡等,希望藉此刺激經濟,但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姚洋、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長管清友等經濟學家呼籲,此刻提振消費最可靠的方法,便是「直接發放現金給家庭」。

中國房市長期難回暖,少子化降中小城市買房意願

不過,經濟學人智庫(EIU)中國分析師李子謙(Chim Lee)認為,中國因解封帶來的強勁復甦趨勢,終將消退;中短期而言,經濟更該關注的應是由基礎設施、房地產和製造業驅動的固定資產投資能否反彈。

自去年第三季以來,北京即推出多項鼓勵買房政策,試圖穩定房價、減緩建造商的債務困境。張京舉例,數據顯示,除了今年2月中,103個主要大城市的首次購屋者平均貸款利率已降至4年來新低,加上一線城市的新房價格自2月起也開始出現回溫跡象。

然而,其他城市就沒有這麼樂觀。「人口負成長改變了人們對中小城市房市的預期,」張京解釋,「人們意識到,中小城市的孩子將從父母和祖父母繼承2間、甚至多達5間房屋,卻無法找到足夠的租戶或買家。」

「那即使向房市注入流動性,也無法說服他們購買更多房地產」,換言之,縱使政府如何努力為房市注入活水,除了一線和一些強大的二線城市之外,不太可能激發新一波房市熱潮。

可以確定的是,中國今年的經濟復甦之路仍非常艱難。專家認為,GDP成長5%的估計其實很保守,超過不是難事。李子謙推測,這是為了給新上任的總理李強保有容錯空間,比起像疫前盲目刺激經濟、惡化地方政府債務等既有問題,習近平第三任期,將更強調解決結構性問題。

(譯者:邱韞蓁;本文由《商業周刊》授權轉載;首圖來源:shutterstock)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