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霸權難挑戰,亞投行還成不了氣候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5 年 04 月 19 日 0:00 | 分類 財經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美國霸權難挑戰,亞投行還成不了氣候


美國對參與亞投行雖錯失先機,但因亞投行會員龐雜,彼此間利益相互糾纏,加上美國擁有雄厚的籌碼,超級強權的地位恐仍難以撼動。

3 月 30 日至 31 日,在哈薩克首府阿拉木圖舉行了一場來自 29 國的財政官員會議,此為當前話題最夯的亞投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的第 3 次談判代表會議。會期中,原本還排定舉行亞投行首輪工作會議,討論成員的股權分配和行長、副行長人選,卻因故延到四月底進行,使得三月底這場重要會議,頓時成為氣氛輕鬆的交誼會。

 

創始成員 涵蓋 5 大洲

會議之所以延期,並非會員之間出現意見分歧或利益喬不攏,而是一個讓與會成員興奮的消息:申請加入創始成員的國家激增,已經突破 50 國、涵蓋 5 大洲。為了讓更多創始成員參與這場重要工作會議,亞投行臨時祕書處決定延至四月底舉行。

至 3 月 31 日創始成員申請截止日,已有 52 個國家申請加入亞投行,其中 33 個國家已獲通過成為創始成員國,另有包括台灣在內的 19 個國家尚待批准。

值得注意的是,G7 國家中的歐洲 G4(英、法、德、義)均已拿到亞投行創始成員的入場券,而美國與其在亞太地區的兩個最重要盟友日本和加拿大,則未遞件申請,這意味著這 3 國即使有意願加入,也只能以普通成員名義申請,確定無緣參與亞投行成立初期各項章程和決策的制定。美、日、加即使未來得以進入該組織,地位很可能遭邊緣化。

亞投行超乎預期地獲得回響,被中國視為外交上的重大勝利,部分評論認為是美國錯估形勢,是其亞太地區影響力式微的徵兆,東亞的權力板塊也將向中國移動。美國前國務卿歐布萊特在華府智庫的一場演講中,就直言歐巴馬政府在亞投行議題上「搞砸了」(screwed up),建議美國重新思考與亞投行的合作。

儘管美國在加入亞投行可能誤判局勢、錯失先機,但以美國現有的雄厚籌碼,亞投行的成立,絲毫無法撼動美國唯一超級強權的地位。

首先,從經濟層面看,亞投行的影響力被過於高估。顧名思義,亞投行是針對亞洲基礎設施資金不足而成立的一個提供銀彈的區域金融機構,參與者除了在未來亞洲基建商機可分一杯羹,實談不上在重大區域議題上可扮演決策的角色。

說難聽一點,亞投行的朋友圈是「酒肉知己」,彼此間各懷鬼胎,一旦亞投行決策侵蝕到個別國家利益,原即鬆散的結盟關係,恐怕難有約束力。

以亞投行的股權分配為例,中國幾乎確定可以取得最大的股權、投票權和管理者位置,但在英、法、德、義、澳、韓,以及金磚國家的俄羅斯、印度、巴西等國相繼加入後,中國在亞投行的權力將會被稀釋,想要獨享亞洲基建大餅,恐非易事。

中國在籌建區域多邊組織上畢竟只是入門者,亞投行遊戲規則也都還在摸索中,未來與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IMF)和亞銀這些沙場老將交手,中國恐非美國的對手。近期包括世銀和亞銀都對亞投行釋出合作的訊息,其背後的訊號就值得玩味。

美籍的亞銀副總裁格羅夫(Stephen Groff)日前安排中國媒體專訪,就提出了未來與亞投行的合作藍圖:需要融資的亞洲基建項目,可由世銀、亞銀和亞投行三邊平均分攤。

格羅夫這個提議所隱含的意義,正是把亞投行在分配亞洲基建大餅的大權,稀釋到只剩 3 分之 1,而另外的 3 分之 2,正是由美國主導的世銀和美日掌控的亞銀來決定。2 票對 1 票,勝負立見。

 

矛盾太多 難免見縫插針

其次,從國際關係角度來看,美國在全球政治和軍事領域上,仍有不可動搖的地位,更何況亞投行的組成成員間,彼此仍有太多的矛盾存在,提供美國見縫插針的機會。

例如,中國與東南亞的越南、菲律賓甚至馬來西亞,在南海都有主權上的爭議,美國近年頻繁與菲律賓在南海舉行軍演,針對性就非常高。另外,近期緬甸果敢地區的軍事衝突,緬軍誤炸中國領土造成居民死傷,也使中緬關係生變。中國與印度長期在邊界上的緊張局勢,恐怕也不會因為印度加入亞投行而有所緩解。

台灣申請加入亞投行,也給美中角力帶來新的競技場。台灣是美國在西太平洋第一島鏈的一個重要據點,在歐巴馬政府宣示重返西太平洋之際,決不會聽任台灣過於傾向中國,因此即使台灣加入亞投行事先與美國打過招呼,美方想必也不願見到台灣未來在亞投行中扮演積極角色。

美國過早表態反對亞投行,加上對有意加入的盟友施壓,等於美國把自己參與亞投行的後路堵死。不過,美國態度已有所調整,首先透過歐布萊特等退休官員放話,為美國找下台階,而美國財長李烏(Jack Lew)3月底訪問中國時,也提出「隨時準備歡迎亞投行」的正面訊息。至於堅持與美國站在同一陣線的日本和加拿大,態度也都出現軟化,未來很可能在亞投行的組織結構和治理章程更明確之後,以普通成員身分申請加入。但與其說它們想要分享亞洲基建蛋糕,還不如說進入亞投行體制內,扮演監督和制衡角色。至於美國的主戰場,仍將擺在有主場優勢的世銀、亞銀及 IMF 舞台上。

(本文由 財訊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達志影像)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