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pee 踩煞車背後:內鬥不休、決策滯後、腹背受敵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3 年 05 月 30 日 8:10 | 分類 人力資源 , 公司治理 , 電子商務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Shopee 踩煞車背後:內鬥不休、決策滯後、腹背受敵


Shopee 似乎還沒走出去年業務大調整的陰影,近日 Shopee 母公司 Sea 財報公布,Shopee 營收雖然大漲 36%,但市場依舊對業績增長持保守態度,Sea 股價也下跌 17%。越傳越盛的「Shopee CEO 馮陟旻即將離職」傳言,很有可能引發下一場風暴。

馮陟旻是去是留,讓時間說話

「Shopee CEO馮陟旻即將離職」傳言前段時間出現,是電商圈飯局最津津樂道話題:誰會是馮陟旻的接班人?提名最多次是馮的副手、Shopee首席營運長Terence Pang,之前主管泰國、馬來西亞和菲律賓市場。Terence是新加坡人,據說與馮陟旻關係甚密,是馮在麥肯錫時的下屬,馮從麥肯錫到Lazada再到Shopee,Terence始終追隨左右,不過Terence能力並不受認可,部分人認為Shopee CEO這燙手山芋,Terence恐怕接不住。

另一個提名者是CPO陳靜業(David Chen)。陳39歲,是Shopee母公司Sea集團的聯合創辦人,曾任Sea首席營運長和特助,論資歷,陳靜業遠勝Terence,但多數人認為,陳靜業接任可能性反而很小,因他與馮陟旻不和,兩人對技術產品方向有很大分歧。馮陟旻離職是否已定,目前不得而知,馮這些年來忙到不行,即便老友也很長時間沒看過他了,無從得知他的說法,但可肯定的是,Shopee CEO位置並不好坐。

受歐洲、南美市場擴張失利和母公司遊戲業務下滑影響,一向高調的Shopee近兩年現金流十分緊張,2022年馮陟旻不得不踩煞車,先後撤出歐洲和南美多國,並採裁員、壓縮員工福利、提高賣家佣金等方法開源節流。降本增效風暴迅速席捲Shopee內外。

缺乏技術力,兩大研發中心鬥法

2021年馮陟旻專程拜會Sea現任COO葉剛,馮和葉素來交好,馮出任Shopee CEO,就是葉力薦。馮此行目的是請葉推薦深圳研發中心負責人,因Shopee薄弱的技術力,一直是馮陟旻的心病。

Shopee技術能力差到什麼地步?首頁經常出bug,一年掛掉十幾次,負責技術的CPO陳靜業卻從未改進。消息人士透露,Shopee技術架構理念,與2008年阿里差不多,落後至少十年,因Shopee技術策略是短平快,不管三七二十一先上再說,導致系統留下很多bug,以大促銷為例,Shopee不會提前壓力測試,而是等出問題再解決。

Shopee薄弱的技術基礎也於搜尋顯現,大型電商系統都是用Java寫的,Shopee卻執著Google Golang,開發者生態遠遠落後Java,尤其搜尋開源。搜尋最容易最佳化就是電商,即query類目預測,然而Shopee連最好用的文本匹配是什麼都不懂。

Shopee還有個非常嚴重的問題:沒有統一雲端儲存,而是搞了一堆機房,非常不方便。Shopee資料中心機房在新加坡,有些系統只有新加坡有,只要新加坡機房掛了,全球服務也會癱瘓。阿里等大企業全球有多個資料中心,任何資料中心掛掉都不會影響服務。

陳靜業放任不管Shopee落後技術力,讓馮陟旻很不滿,但又無可奈何,因陳除了是CPO,還有另外一個更大的身分:Sea聯合創辦人。既然動不了陳靜業,馮陟旻只能「曲線救國」,深圳另成立研發中心,直接向他匯報,用這種方式架空陳靜業。馮陟旻就為這件事找上葉剛,後者推薦了黃易成。

黃易成之前是Mozat廣州總經理,2017年黃在Mozat前CTO、Shopee第一任總技術負責人雷磊引薦加入Sea。黃易成加入Sea後深得葉剛賞識,葉剛曾想讓黃到深圳負責業務,但黃婉言謝絕,馮陟旻找上門後,葉剛又想起這位愛將,遂大力推薦,黃也不再拒絕。

對黃易成,馮陟旻頗為滿意。馮和黃易成、雷磊都畢業於新加坡國立大學,有同學之誼,甚至傳言馮和黃是校園時期上下鋪的兄弟。黃出任深圳研發中心負責人時,新加坡IT團隊由雷磊負責,兩人並列CTO,既有同學之誼,兩人共事順暢許多,雷磊負責Shopee買家端App,包括搜尋、詳情、下單、支付等功能,黃易成負責賣家後台和物流。

馮陟旻推動下,IT部門重心逐漸從新加坡轉到深圳,原直接向總部匯報的新加坡IT團隊,改成先匯報中國區IT團隊,再由中國區統一匯報總部,黃易成也逐漸取代雷磊地位,後者調去負責銀行業務,不過聽說兩人沒有心生嫌隙,雷磊還是很尊重黃易成。

黃易成上位後,Shopee深圳IT團隊規模瘋狂擴張,巔峰期超過5千人。之後Shopee又在北京和上海設立研發中心,開始高薪挖角,據說Shopee推薦獎勵最高開到2萬人民幣,同時期其他公司推薦費只有3千至4千人民幣。隨著中國研發中心規模不斷擴大,似乎朝馮陟旻想要方向發展,但Shopee擴張失利後急劇收縮,讓一切戛然而止。

裁員縮編,Shopee猛踩煞車

2021年挾超車Lazada的餘威,加上疫情紅利,Shopee股價高歌猛進,市值一度高達2千億美元。出色業績讓管理層信心爆棚,故開始激進擴張,野心勃勃殺入南美和歐洲市場,但沒幾個月便鎩羽而歸。2022年Shopee宣布全面撤出歐洲,南美放棄墨西哥、哥倫比亞、智利、阿根廷等多國市場。

據說Sea CEO李小冬還親自跑一趟巴西,準備把Shopee巴西業務賣掉,但折騰一陣後找不到接盤者,也很難定價公司,無奈之下,李小冬只好暫時保留南美跨境業務和巴西業務,當成可對資本市場講的故事。據悉巴西業務佔整體份額不到10%。

Shopee一直走以虧損換規模路線,靠母公司Sea不斷輸血維持營運,但擴張歐洲和南美市場失利,讓Shopee付出高昂學費,同時Sea現金流要角:遊戲也開始下滑,無力再幫Shopee輸血。此消彼長之下,向來財大氣粗的Shopee,現金流變得十分緊張,如果不及時止血並提升造血能力,Shopee很可能崩盤。

馮陟旻不得不緊急煞車,卻掀起一陣降本增效風暴。

2022年某下午,Shopee深圳總部主管凱莉(化名)忽然收到公司通知:下個月起,Shopee全體員工國內國際差旅審批,必須經過CEO馮陟旻。

「瘋了吧,哪個萬人公司老闆親自審批區域辦公室小朋友出差?」短暫震驚後,凱莉隨即意識到背後深意:公司開始缺錢,今後大家都得勒緊腰帶過日子了。不過馮陟旻親自審批出差,只是對資本市場演戲,看完申請單就秒批,沒什麼意義,這規定很快就取消,真正讓員工失望的,是各種福利縮減。

2022年Q4,Shopee取消公司所有團隊經費,代表主管請團隊吃飯得自掏腰包。有一個月凱莉請團隊吃飯花了不少錢,讓她心疼不已,直呼「在Shopee當Leader太慘了,還要倒貼」,以前凱莉每天都收到很多公司發放的零食飲料,座位甚至囤積一大排元氣森林,不過都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如今Shopee為了節省成本,想盡辦法削減員工福利,如降低高層薪資現金比例,要求員工出差只能坐經濟艙,降低出差餐費標準,減少年終獎金等。這些調整讓凱莉產生巨大失落,只能安慰自己雖然待遇大不如前,但比起被裁同事已經算不錯了。

Shopee裁員潮始於2022年6月,波及外賣、支付及墨西哥、阿根廷和智利電商等多項業務。Shopee先是大規模取消offer,不少新員工報到路上被毀約,一時進退失據。Shopee只臨時召開僅7分鐘線上會議,馬上就大裁員。最先裁的員工會後陸續被約談,凍結許可權,沒有任何交接就結束Shopee職涯。裁員幅度之大,Shopee甚至直接退租上海辦公室其中一層,讓跨境團隊搬去和研發部門擠。

進入2023年,Shopee裁員潮繼續,單3月印尼就裁掉近500人。有趣的是Shopee經歷以往頗受拼多多、字節跳動、小紅書歡迎,但大裁員後Shopee履歷彷彿進入黑名單,其他公司覺得不僅被Shopee裁員的人有問題,這時還留在Shopee的人更有問題。

深圳研發中心是大裁員重災區,400人規模的後端開發團隊直接裁掉50%,且「可能繼續裁」。因馮陟旻之故深圳研發中心擴張迅速,但也招致許多不滿,一方面深圳研發中心太強勢,導致新加坡IT團隊大量人員流失,很多部門離職率超過40%,某搜尋部門甚至全部離職。

另一方面,深圳研發中心投資巨大,一度是集團開支最高部門,但Shopee產品和技術力卻沒有明顯改善,許多人抱怨「我們花這麼多錢,請這麼多人,卻只做出這種東西,Shopee看不到流量,且賣家體驗非常差,還不如Lazada!」

裁員潮後,原本受寵的深圳研發中心式微,黃易成也慢慢邊緣化。馮陟旻苦心布局,試圖提升Shopee技術力的努力化為泡影,一切彷彿回到原點。

馮陟旻猛踩煞車的連鎖反應還不只這些。壓縮成本同時,Shopee為了提高造血能力,上調佣金和支付費率,減少運費補貼。以菲律賓市場為例,Shopee佣金從1~2個百分點漲到5~6個百分點,導致賣家利潤大減,直呼「不想做蝦皮了」。

面對接連不斷抱怨,招商經理授意賣家聯合漲價,但陷入囚徒困境的賣家,誰也不敢先漲價,以前Shopee每天會發給買家很多免運費券,現在變成每天只限用一張。運費補貼下降,直接影響消費者下單意願,加劇賣家的生存壓力。

「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成了許多賣家對Shopee的共同感受。生存壓力下,賣家開始考慮轉投其他平台,但Shopee策略是賣家在Shopee開店就不許去其他平台,Shopee員工會每兩星期檢查賣家是否有在Lazada和TikTok開店「腳踏兩條船」。賣家覺得Shopee不想提升效率,幫賣家賺錢,反而強制二選一,只是本末倒置。

迷信方法論,高層不務實

很多早期員工看來,Shopee越來越不務實,應負責的正是馮陟旻。馮陟旻主導下,Shopee招攬很多有諮詢公司背景的管理層,不少人和馮陟旻一樣來自麥肯錫。對馮陟旻來說,諮詢公司出身的人框架能力很強,說話有條理,溝通成本很低,但這類人一多,團隊就容易迷信方法論,不踏實。

Shopee高層雖然都是華人,但多年沒在中國生活,無法理解跨境賣家需求,以及Shopee中國遇到的挑戰,只擅長坐在辦公室分析數據,透過下屬製作的PPT理解業務。許多一線員工吐槽「這幫人每天在辦公室做調查、寫報告,看似做很多事,但大部分都是無用功。」

以法國市場擴張為例,法國消費主流是原創精品品牌,而非低價商品。亞馬遜、eBay占了優勢,Shopee不執行長期主義,投資當地倉儲等基礎設施,很難站穩腳跟。Shopee多線作戰策略,注定不可能好好做歐洲市場。「做來做去,到最後都是前功盡棄,沒有意義」。

PPT文化還顯現在招商。馮陟旻曾問管理層「為什麼Shopee中國招不到好賣家」,高層用PPT長篇大論解釋,但都沒說到重點,真相其實很簡單,一是Shopee不賺錢,二是宣傳不足,知名度不高,再有就是Shopee一直認為設自家海外倉儲很好,但價格貴、產能低、效率低,各項指標都不如包給第三方倉儲,賣家貨進Shopee海外倉儲還要排隊,一等就要兩個月,耽誤很多商機。

這些問題馮陟旻等高層只需到前線問問便知,故許多老員工認為Shopee企業文化出了問題:第一線員工只想著怎麼做PPT讓老闆滿意,老闆只想著怎麼讓投資人滿意。按理說客戶第一,股東第二,投資第三,Shopee完全反過來,當然只會形成惡性循環。

PPT文化盛行,讓Shopee失去務實本色,很多做事不多但擅長做PPT的員工,比一路爬過來的老員工混得更好,這兩年空降不少學歷背景光鮮亮麗的管理層,卻對業務知之甚少,只愛拿著PPT對有經驗的人指指點點。「空降派」擠壓,很多早期開疆拓土「土著派」眼見升職無望,無奈憤憤離去,轉投亞馬遜、沃爾瑪、字節跳動等公司。

客觀講馮陟旻是很有衝勁也願意做事的管理者,管理鉅細靡遺,每兩星期會召開幾十人會議,除了中高層業務負責人,一線員工也常與會。馮會仔細看每次會議資料,甚至準確說出上次會議提到的關鍵數據,也會battle某個產品特點,叫員工改善。

馮陟旻對Shopee的影響深入業務,成為Shopee文化,員工稱為「馮陟旻文化」。一些員工認為「如果馮陟旻不在,Shopee就變了」。馮陟旻事必躬親管理方式,Shopee剛起步規模不大時確實有用,但公司不斷擴張,匯報線拉得太長,造成有20多人直接向他匯報。

管理跨度理論認為,管理者控制度應3~7名部屬就好。之前有員工擔心這麼多人向馮陟旻匯報,馮會管不過來,馮得知後只自信回答「我管得了」,但結果看來,馮陟旻的掌控度和判斷力都有下降。

東南亞跨境服務商曉亮(化名)認為,Shopee高層早期判斷都很對,包括挖Facebook賣家、打Lazada弱點都很精準,但進入深水區後,高層失去判斷力,沒有讓人眼睛一亮的策略,是Shopee最大問題。前員工張良(化名)也認為,Shopee高層市場判斷出了問題,Shopee打大部分市場只堅持幾個月,就是最直接的證明。

致力語系本土化,正確但遲到

或許是擴張歐洲、拉美市場失利的慘痛,讓Shopee意識粗暴式擴張已難奏效。踩煞車後Shopee開始修煉內功,不久前啟動語系本土化專案(LFF)。以往眾多高客單、重體驗的商品,受制於跨境小包物流費用、物流時長、退換貨等問題,賣家難以快速成長,語系本土化解決這些痛點,幫助賣家降本增效,提升效率。

Shopee語系本土化固然是正確決定,但部分賣家看還是太晚了。「要是早兩年做,Shopee就能把Lazada按在地上摩擦,現在就只是普通操作。」2021年原是Shopee發力語系本土化的黃金時機,受疫情影響,東南亞本土供需失衡,Shopee賣家增長迅猛,但卻盲目自信選擇轉向歐洲和南美市場,未啟動語系本土化專案。

如今Shopee終於回神,但疫情紅利消失,市場增速趨緩,供需接近平衡,部分商品甚至供過於求。這種情況下,賣家很難賺錢,轉型做語系本土化的意願自然不強,況且競爭對手也在做這塊,Shopee已失去先機。東南亞資深賣家表示,如果Shopee 2021年就聚焦語系本土化,做好基建,就能吸引更多賣家,控制度也更高,不至於錯失完全統治的最好時機。

唯一欣慰的是,經歷陣痛期,Shopee自建物流初步取得成效,一些市場Shopee Express是Shopee最大物流商,甚至超過極兔,尾段快遞成為Shopee盈利核心。

群雄混戰,東南亞捲成紅海

回到語系本土化的正確軌道,自建物流也初見成效,Shopee營運似乎有好轉,但競爭對手也步步進逼:Lazada試圖奪回「東南亞第一電商」桂冠,TikTok加速東南亞擴張,捲王之王Temu據說也瞄準東南亞市場,大家都擺出「趁你病,要你命」姿態,圍獵Shopee之舉悄然展開。

Lazada是Shopee最直接的對手。業界人士曾向Lazada CEO董錚建議,找阿里巴巴CEO張勇要70億美元補貼,把Shopee打掉,Shopee當時帳面只有60億至70億美元,母公司Sea遊戲業務也下滑,無法繼續大量輸血。Lazada背靠阿里,不管錢、供應鏈或行銷資源都更有優勢。2021年底蔣凡執掌阿里海外業務後,持續注資Lazada近20億美元。充足資金加持,Lazada各網站月訪問量肉眼可見增長。泰國市場,Lazada甚至訪問量、營收和盈利都超過Shopee。

業界人士認為,張勇選董錚當Lazada CEO就對了。蔣凡是個狠人,但他英文不好,需要有人協助,董錚評價頗高,在麥肯錫待過,阿里集團做過投資,還擔任Lazada泰國、越南CEO,向上管理到杭州,向下也能服人。除了董錚,Lazada其他人單兵作戰能力也很強,很多人從阿里過去,產品力、技術力及流量理解度都十分出色。

不少業界人士認為,趁著Shopee元氣大傷,阿里只要願意燒錢,就有很大機會把Shopee幹掉。好消息是,隨著阿里業務分拆重組,不大可能繼續輸血給Lazada,之後擴張只能對外融資。

如果說Lazada威脅不夠直接,那TikTok早就兵臨城下。知情人士分析,TikTok去年在東南亞做到40億美元GMV,今年目標是160億至170億美元。按此趨勢,TikTok明年就有可能超過Lazada,更有機會超過Shopee。TikTok最大優勢是流量,數據顯示,TikTok的10億月活使用者有1.2億來自東南亞,光印尼日活(DAU)就高達7千萬。龐大用戶規模為TikTok電商業務奠定基礎,直播帶貨模式在印尼接受度較高,不過直播電商很難成主流,東南亞還是以傳統貨架電商為主。

隨著TikTok轉型貨架電商,衝擊Shopee就不僅流量層面。TikTok電商上線全託管模式後,不少英國賣家轉做東南亞,代表平台貨物豐富度有望提升,對TikTok是利好。另TikTok電商員工陣容齊全,核心老將和中層,很多都是字節跳動印度團隊出身,包括電商業務負責人康澤宇(Bob)。

TikTok東南亞電商團隊非常年輕有朝氣,負責人于偉奇1993年生,有16個部屬,多是90或85後。TikTok還在東南亞招募一批中國人,不少來自Lazada,團隊效率提升很快。招募方法簡單粗暴,如泰國待過兩年直接進來,且薪水開得不低。

另一邊拼多多海外電商平台Temu,也對東南亞市場虎視眈眈。Temu殺進東南亞,首當其衝對手就是Shopee,因兩者定位非常相似,都主打低客單價市場,且Temu價格比Shopee更低。Temu現在客單價雖然有30美元,但是幾十個包裹加在一起,其實是承載大量1.99美元商品的平台,單價5美元以下市場幾乎沒有對手,而Shopee每件商品都要10美元,價格根本打不過。

憑著極低價,Temu能成為很多電商上游供應鏈,但Shopee不行。Shopee最早賣家高達50%貨是從拼多多進,Shopee甚至還開發「定採程式」,讓賣家直接把貨從拼多多搬到Shopee,據說這程式是由賽維IT總監林正祥開發。此外,Temu令同行聞風喪膽的行政效率更讓Shopee緊張不已。

總結

Shopee於東南亞以黑馬之姿快速崛起,一度自信爆棚,但燒錢換規模和盲目擴張加上全球消費疲軟,一度陷入現金流緊張的危險境地。斷臂求生、重整旗鼓後Shopee連兩季盈利,暫時穩住陣腳,不過長遠看處境並沒有好轉。許多業者表示,Shopee盈利是提升貨幣化率換來,結果是賣家怨聲載道,平台增長也陷入停滯。「現在Shopee東南亞除了老賣家苦苦撐持,沒有新人加入」。

最新財報,Shopee沒有披露GMV和訂單量等,只剩下營收和利潤,或許正是數據不太好看。現在東南亞電商市場還沒有見頂,平台主要任務是增長,而非盈利,Shopee連兩季盈利是迫於資金流緊張而不得不為,但長遠看卻是飲鴆止渴。Shopee一提升貨幣化率,平台增長就陷入停滯,也讓資本市場懷疑,商業模式本身是否可持續。Sea財報公布當天,股價下跌超17%,足以說明資本市場態度。CEO馮陟旻的去留,也讓Shopee未來增添許多不確定性。

投資人表示,資本市場非常喜歡認可馮陟旻,他若離開Shopee,比財報業績下滑衝擊市值還大,會影響資本市場對Shopee的信心,且Shopee經營和本地團隊搭建都是馮陟旻一手主導,他若離開必會對Shopee產生很大影響。

(本文由 雷鋒網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shutterstock)

延伸閱讀: